电影《钱学森》用简洁的90分钟浓缩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非凡人生,生动诠释了那句著名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故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奋斗年代展开。钱学森在美国已是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军人物,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然而,新中国的召唤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仍然决心回国。
美国政府得知他的计划后,立即采取措施阻止。他们吊销了钱学森的研究许可,甚至给他扣上“共产党间谍”的帽子,将他限制人生自由。然而,这些磨难并没有动摇钱学森的信念。在被困的那段时间里,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期待着回到祖国的那一天。
最终,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加上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突破重围,回到祖国。回国后,面对的是一片科研荒漠——设备落后、资金短缺,还缺少专业人才。但钱学森就像一颗火种,激励并凝聚了周围的人。他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中国导弹研发体系。
在资源极其匮乏的条件下,苏联专家的撤离和技术封锁让情况更为严峻。然而,钱学森用他的智慧和顽强,不屈不挠地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竟然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了复杂的计算,使中国的导弹事业从无到有、从弱走向强。他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有极高造诣,平易近人乐于指导年轻人,犹如慈祥的长者。
影片不仅展示了科学家的个人壮举,更深情颂扬了爱国精神。在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之间,钱学森始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也重现了新中国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动人历程。
为了演好钱学森,陈坤下了很大功夫。他深入研究角色的生活和思想,努力在形象和气质上与其贴近。通过他的演绎,钱学森的儒雅、智慧与坚定都在银幕上得到了精彩呈现,加上其他实力演员的表现,共同铸就了这部诚意满满的作品。
这部电影如同一声警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提醒我们,无论个人成就多高,始终不能忘记爱国。面对挑战,我们是否仍能具备从零开始、迎难而上的勇气?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将钱学森的精神在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