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原北京军区参谋长返京,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参谋长提出:“我刚刚返京,还没有房子住。”组织回复:“在西山给你安排了新住处。”参谋长讲:“我只住以前的老房子。”组织回复:“你实在糊涂啊。” 钟参谋长,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在1980年奉调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 多年的戎马生涯,他早已习惯了军旅的清苦。 当他暂居在招待所时,内心却泛起了一丝不安。公家的钱财犹如烫手山芋,哪怕只多花一分一厘,都会灼伤他那颗淳朴的心。 为了尽快解决住房问题,钟参谋长决定向组织反映情况。他来到北京军区大院,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后勤部的同志闻讯赶来,告诉他已经在西山给他物色了一套崭新的房子。 钟参谋长闻言,摆了摆手说:"我对组织安排的新居心存感激,但我还是想住回从前的老房子。记得我当年离开北京时,在院子里种了三十多棵桃树,如今应该长成桃林了吧。" 面对钟参谋长的执着,后勤干部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向上级请示。消息一步步传到了钟参谋长的老领导耳中。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老钟啊,你是糊涂了。就算当年是你栽的桃树,院子里的房子也不能成为你的私产啊。那是国家的财物,大伙的心血,咱们共产党人不能占这便宜。" 于是,钟参谋长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搬进了西山的新居。但他对后勤部的同志说:"这新房若是比原来的老宅条件更好,我是坚决不会搬进去的。" 后勤干部听了钟参谋长的话,向他保证新房虽是新建,但条件绝不会优于老宅。钟参谋长这才放下心来,带着简单的行李,迁入了新的住所。 钟伟将军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段光辉而令人敬佩的篇章。他以身作则,秉持廉洁奉公的原则,在工作安排和人际关系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正直与高尚。他从未利用职权为子女或亲属谋取私利,然而在他的人际交往中,却不遗余力地关照他人,尤其是对他的警卫员和家中的保姆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和安排。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他在军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声誉。 1980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下发了一份重要文件,为钟伟将军平反昭雪。文件中指出,钟伟将军因不明原因离职休养,中央军委批准他按照正兵团职待遇定为行政7级,并自公告之日起执行。随后,中央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待遇,将他列为大军区副职。这一平反不仅是对钟伟将军个人冤屈的纠正,也是对他多年忠诚奉献的肯定。在平反之后,钟伟将军向军委报告,表达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意愿。然而,昔日的老首长黄克诚却劝诫他:“你就安分守己呆着吧,若再打仗会去找你的。”尽管如此,钟伟将军并未因此放弃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伟将军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在1984年6月24日因病去世。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无数了解他的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敬仰。然而,钟将军的遗愿更是令人动容。他在遗嘱中简简单单地写道:“亲爱的党,我死后不必给我补发什么薪金,因为儿子们都能生活了,我自己也未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与冰箱都作为党费上交给党,不要给我举行追悼会和灵前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我们起义的地方。”这段遗嘱不仅体现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也反映出他对家人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他拒绝了物质上的补偿和隆重的追悼,选择将个人财产奉献给党,将自己的最后归宿安排在起义的地方,展示了他心无旁骛的革命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厚情感。 钟伟将军被誉为“中国的巴顿”,这一称号不仅源于他在军事上的勇猛善战,更因为他正直可爱、廉洁奉公的品格。他的一生,仿佛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动荡时代中一位真正将士的风采。钟将军在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他在日常工作中的公平与公正,又使他赢得了同僚和下属的尊敬与爱戴。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不仅关注战斗任务的完成,更关心每一位士兵的安全与生活。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在工作安排方面,钟伟将军严格遵循原则,从不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私利。然而,他对工作中的其他人员却给予了特殊的关怀。这种不偏不倚的管理方式,使得他在军中建立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士气。 在回顾钟伟将军的一生时,不难发现,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和无私精神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钟将军的英勇善战、正直可爱和廉洁奉公,成为中国军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军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80年,原北京军区参谋长返京,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参谋长提出:“我刚刚返京,
江樵品史呀
2025-01-18 18:15:19
0
阅读: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