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喊“周恩来万岁?”1外国工会代表团参加我国五一节观礼后,一外宾跟周公握手道别时,竟用英语喊出“周恩来万岁!”周公用一个动作宣告化解,但外宾为啥要这么称呼周公呢? 1952年的北京,春末夏初的天气宜人。五月一日这天,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人潮涌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代表参加观礼,还特别邀请了多个国家的工会代表团。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庆典结束后,按照外事接待的惯例,外国代表团成员要依次与中国领导人握手道别。当时的场面井然有序,外宾们分成三队,分别与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总理告别。轮到加德纳与周恩来握手时,他先是用英语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意。周恩来也用流利的英语回应了感谢。就在大家以为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礼节性握手要结束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加德纳突然用英语高声喊道:"Long live Zhou Enlai!"(周恩来万岁)这一声惊呼,让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愣住了。 关键时刻,还是周恩来总理展现出了他一贯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他迅速做出反应,微笑着向翻译齐锡玉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不必翻译这句话。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巧妙地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周恩来的这一举动,既顾全了外交礼仪,也避免了可能引发的不必要误解。 这个小插曲很快就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之后的告别仪式继续进行,其他代表团成员也都完成了道别。这件事虽然在当时造成了短暂的惊讶,但周恩来的得体处理,让它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外交小故事。 1954年是周恩来在内政与外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国内,他主持研究了国家体委的工作,强调了身体素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国家整体健康和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在外交领域,他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参与的重大国际会议,通过与各方的艰难谈判,成功达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国际信任。 随后的出访活动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他访问印度、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首次系统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全新的中国视角。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逐渐提升,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更加稳固。 在同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作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政府工作报告》。他提出了发展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这一规划不仅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成为后来几十年国家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同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国家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作为第一次亚非国家的国际性聚会,这次会议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强调尽管各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在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上应寻求共识。这一提议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他主持讨论西藏工作,提出减轻西藏人民负担的政策,并以财政补助支持边疆地区的发展。这一举措显示了他对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高度重视。他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努力改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探索出可行的路径。 1956年,周恩来针对知识分子问题作了重要报告。他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呼吁全社会转变观念,尊重知识和人才。这一观点极大地改善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为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奠定了长远基础。同年,他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鼓励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多样性,为新中国的文化繁荣开创了新的局面。 1956年至1957年间,周恩来多次出访多个国家,包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苏联和匈牙利等。他的足迹跨越多个文化和政治体系,目的是通过外交手段深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立场,也通过访问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 特别是在1958年访问朝鲜期间,他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这一举动不仅巩固了中朝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年,他批准创办中国科技大学,进一步体现了对科技发展的重视。这所大学后来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周恩来的工作贯穿了国内建设与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他注重实事求是,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计划,都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他强调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公平,这些理念贯穿在他的每一次讲话和行动中。
谁敢喊“周恩来万岁?”1外国工会代表团参加我国五一节观礼后,一外宾跟周公握手道别
每日一段历史
2025-01-18 18:07:18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