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秦基伟在云南任职,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南巡视察,秦基伟即兴致辞汇报工作,

历史有小狼 2025-01-16 18:48:20

1964年,秦基伟在云南任职,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南巡视察,秦基伟即兴致辞汇报工作,周总理和陈毅听过后都连连称赞道:“这嘴皮子真厉害。”但陈毅元帅突然把秦基伟叫到身边说:“你这个司令当不长咯,现在就要撤了你的职!“ 1927年的中国,一个十三岁的秦基伟参加了黄麻起义,两年后,他便加入了工农红军。 在红四方面军的历练中,年仅十七岁的秦基伟就已经成为了红军的手枪营二连连长。他带领部队参加了黄安战役,并在战役中保护总指挥徐向前的安全,凭借着敢打敢拼的气势一战成名。 长征途中,秦基伟随西路军开辟新疆路线,试图打通与苏联的援助通道。在与马家军的对抗中,他虽然被俘,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活了下来,为日后的革命事业保存了一份力量。 西安事变后重返红军的秦基伟,在一二九师独立支队服役。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一支独立支队发展成为拥有五千余人的主力部队,并在十七个县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秦基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队挺进大别山,参与了淮海战役,解放了洛阳、南阳、郑州等重要城市,为解放大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秦基伟三次请缨参战。他带领部队作为志愿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开赴朝鲜战场。 在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所在的第十五军面对美军强大的陆空立体攻击,坚守阵地四十余天。这场被称为"战争史上最猛烈的火力攻击"的战役中,志愿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捍卫了阵地,迫使美军在谈判桌前放下了傲慢的姿态。 到了1964年,五十五岁的秦基伟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这一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完成了对欧亚非十四国的外交访问,归途中过境昆明。 昆明军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连接东南亚的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方军事主官,秦基伟深知这片土地的重要性,在欢迎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会议上,他发表了一场精彩的即兴致辞。 这场致辞不仅表达了对两位领导的欢迎之意,更是从国际形势、军区建设、部队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汇报。秦基伟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表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赞叹。 在欢迎宴会上,陈毅副总理突然对秦基伟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好你个秦基伟,狡猾得很啊,我看你这个司令长当不久咯,我要撤你的职。"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番对话后,也走了过来。他笑着说:"秦基伟同志不要担心,陈老总这只是纸老虎,不过你还是要当心他耍赖。" 身为外交部长的陈毅,此时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外交人才。 在那个年代,驻外大使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立场,更要有出色的外交能力。但是当时的中国,既缺乏专业的外交人才,也缺乏有国际交往经验的干部。 陈毅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他深知外交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合格的驻外大使,需要具备政治可靠、思维敏捷、善于言辞、品格正直这四个关键条件。 秦基伟的即兴致辞,让陈毅看到了这位军区司令员身上的特殊才能。作为一个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将军,秦基伟展现出的不仅是军事指挥才能,更有着难得的外交潜质。 在建国初期,很多军队干部虽然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但在外交场合往往表现得不够圆滑。而秦基伟的表现,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印象。 陈毅的这番"威胁",实际上是他识才的独特方式。在外交部工作期间,陈毅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人才:既懂军事,又能在外交场合游刃有余。 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陈毅,深知革命队伍中人才的可贵。他看中的不仅是秦基伟的军事才能,更看重的是这位将军在外交领域的潜力。 而周恩来总理的态度,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周总理对人才的判断向来准确。他对秦基伟的评价是"文化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中的文化人"。 这个看似矛盾的评价,实际上道出了秦基伟的独特之处。虽然没有受过正统的外交教育,但他却具备了外交工作所需要的天然才能。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的人才尤为珍贵。陈毅的"威胁"之举,实际上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才考察。 第二天,陈毅在宾馆房间里终于向秦基伟揭开了谜底。这位外交部长的计划是要让秦基伟转任驻外大使,这个任命已经得到了周总理的初步认可。 陈毅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报告了这个提议,获得了上级的支持。 体检发现秦基伟有心脏病,这个结果让原本已经准备就绪的外交使命戛然而止。驻外大使工作强度大,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这次与外交岗位的擦肩而过,并未影响秦基伟继续在军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始终坚守在军队岗位上,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陈毅作为外交部长,他的用人思路具有前瞻性。他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注重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历背景。 1988年,秦基伟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同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0 阅读:678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