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这是被国家保密28年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公开身份后,

玲珑说历史 2025-01-16 18:16:26

“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这是被国家保密28年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公开身份后,向世界发出的铿锵之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脊梁”,然在他临终前却说人生仍留有遗憾。

手术室外,无影灯惨白的光线投射在孙玉芹身上,她的手紧紧攥成一团,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她已经在这里守了整整两天两夜,每一分每一秒,都像熬煎。她的丈夫,那个在她心中如山般伟岸的男人——于敏,正在里面接受抢救。

他为了国家,透支了自己的一切,如今,连生命也仿佛风中残烛。

2019年的寒冬,北京的空气格外凛冽,就像孙玉芹此刻的心情一样,冰冷而空洞。她记得,临走前,丈夫看着自己,虚弱地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歉意,一丝无奈,还有一丝无法掩饰的骄傲。

“玉芹,我……我这辈子……没让你过上好日子。”于敏的话很轻,却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孙玉芹的心头。

时光回溯到1961年,那时的于敏,还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氢弹之父”,他只是一个醉心于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青年学者,在北京的研究所里,一头扎进数据和公式的海洋。他的天赋如同璞玉,即使未经雕琢,也闪耀着令人惊叹的光芒。

1949年,他以物理系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就连以严苛著称的张宗燧先生也对他赞不绝口,毕业后更是被直接招入物理研究所。

那天,钱三强风尘仆仆地找到了他。这个国家的科学泰斗,带着一丝焦虑,也带着一丝期盼。“于敏同志,我们需要你,加入我们的氢弹研究小组。”钱三强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国家有需要,我义不容辞。”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却蕴含着一股热情的火焰。

那时的中国,在氢弹研究领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西方国家如同巍峨的山脉,高耸入云,而中国似乎还在山脚蹒跚。起步的艰难,可想而知。没有现成的资料,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那段日子,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终于,在一夜未眠的验算后,于敏得出结论:美国期刊上记载的氚氚反应截面高达15巴,而他计算的数值,绝对不可能超过5巴。这个巨大的差异,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了那些质疑他的人的脸上。

事实证明,于敏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计算拯救了整个团队,避免了科研路上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

从此以后,同事们对于敏的敬佩,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仅是他们的同事,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领路人。他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大家前进的方向。

氢弹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几乎是不要命的工作消耗着于敏的身体。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为了国家,他顾不上休息,更不敢放松。国家特批,让他的妻子孙玉芹,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在此之前,夫妻俩已经许久没有见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于敏从未向妻子透露过任何有关研究的内容,孙玉芹虽然心疼,却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当她看到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男人,如今却憔悴得让人心疼时,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夺眶而出。

这些他从未对外人提起,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为了国家,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

然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临终前,却留下了两个深深的遗憾。第一个是,他无法像其他科学家那样,有机会出国深造,与世界顶尖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个,则是他对家庭的愧疚。他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上,忽略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妻子孙玉芹默默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几乎是独自将孩子们抚养长大。

28年,他隐姓埋名,默默耕耘,直到氢弹成功爆炸,他才得以公开身份。面对“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号,他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为国家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铿锵有力,响彻云霄。

手术室的红灯依旧亮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熄灭。孙玉芹望着那刺眼的光,心中一阵阵绞痛。她知道,丈夫为了这个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搭上了生命。

她轻轻地擦干眼角的泪水,心里默默地说:“老于,你放心吧,我们会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如同你守护着这个国家一样。”她此刻终于明白,他为何放弃一切,为何心甘情愿的隐姓埋名,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是对这个国家最深沉的爱,一种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里的爱。

他曾说,他要让中国挺直脊梁,要让中国不再受人欺负。他用自己的一生,做到了这一点。他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

他的人生,注定是一部史诗,一部值得我们世代铭记的传奇。

于敏,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带走了他未竟的遗憾,却给时代留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丰碑。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

3
2025-01-16 19:32

国士无双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