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什么?滚出去!”20岁的张爱玲对着母亲破口大骂,原因无他,只因母亲竟然在张

小七人物志吖 2025-01-16 17:57:26

“你干什么?滚出去!”20岁的张爱玲对着母亲破口大骂,原因无他,只因母亲竟然在张爱玲洗澡时冲进来,检查女儿的身体。 而这件事也成为张氏母女命运浮沉的祸根,十五年后,张爱玲甩给母亲两根金条,但母亲却知道自己永远失去女儿了。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里,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她的母亲黄逸梵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而父亲张廷重是留恋旧时代思想的少爷。 新旧思想的碰撞,让张爱玲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黄逸梵生下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后,她对丈夫愈加看着不顺眼,张廷重不仅琢磨着娶姨太太,还染上了“大烟”。 在两人争吵的日子里,从来没有考虑过两个年幼孩子的惊慌。 母亲为了脱离丈夫,她借着陪小姑子出国留学的理由,抛下两个孩子出国了。这一年张爱玲只有4岁,她的弟弟张子静3岁。 1928年,张爱玲的父亲和姨太太闹掰,父亲希望张爱玲的母亲可以回国。而此时已在国外自由了四年的黄逸梵也有所疲倦,于是她回国,回到了丈夫孩子身边。她开始让张爱玲学习绘画、钢琴和英文。 母亲回来后,张爱玲觉得有阳光照进了她的生活。她感受到了不太热烈的母爱。 四年的国外生活,让原本就崇尚自由的黄逸梵,更加有主见,她希望儿女按照她希望的样子生活,丈夫也应该按她的要求和她相处。 但丈夫依旧是那个充满旧观念的人,很快矛盾在两人之间再次爆发了。 父亲再次染上恶习,母亲黄逸梵终于无法忍受,她和张廷重结束了婚姻。离婚时,她说:“我的心像木头一样”。 离婚后黄逸梵选择再次去了国外,临走前她来到张爱玲的学校和女儿道别,多年后张爱玲回忆起再次离她而去的母亲:“宛若一尾奔向灵魂之地的美人鱼”。 在张爱玲13岁这年,她的父亲娶了名门千金孙用蕃为妻。 黄逸梵则在国外,继续男朋友不断,她变卖黄家留给她的遗产为生,这样堕落的生活维持了几年后,她选择再次回国。 一次张爱玲在母亲黄逸梵那里小住了几天,没有提前和继母打招呼,这让继母特别生气,为此她和张爱玲发生了争执,继母气愤之余打了张爱玲一耳光,张爱玲本能地要还手,结果被继母诬陷,并向张爱玲父亲告状:“她打我”。 父亲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张爱玲,并把她关了禁闭,期间张爱玲生了病,就在她以为人生无望时,她逃了出来,她去投奔了母亲。 而此刻,对于女儿的未来,母亲黄逸梵给了两个选项:“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张爱玲选择了后者。 虽然是豪门之后,黄逸梵确实没有钱,如今要负责女儿的生活,日子越发窘迫。 母女俩朝夕相处,黄逸梵对女儿越发失望,而张爱玲对母亲的爱,也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黄逸梵是急躁的,自私的,严苛的。 当女儿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她会冲着她咆哮;当女儿笨拙时,她会骂她是“猪”;当女儿生病需要她照顾时,她会口不择言地说张爱玲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不仅如此,她还一直信奉“不许哭,弱者才哭”的教条。 一个正常人,怎么就不能用哭来发泄情绪呢?何况,张爱玲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女孩。 张爱玲的母亲固然自私,固然苛刻,但却也是爱女儿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对吧。 不然她怎么会花钱让女儿去学钢琴和英文,为她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请昂贵的私人老师给她补习功课? 可她始终不明白,最好的爱,首先是亲密关系,而不是我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然后在你身上实现我未曾实现的梦想。 正值青春期的张爱玲,一边已与父亲恩断义绝,另一边母亲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失望,自己又很内疚拖累了母亲。 于是,她一直向母亲表示“花你的这些钱,我一定会还的”,她也爱过母亲,却被伤害了。 一天,老师发现张爱玲的一篇文章写得好,便奖励她800块钱。 张爱玲很高兴,把钱拿给母亲,没想到母亲接过钱,一脸狐疑望着张爱玲。 “女儿小小年纪,怎么会赚这么多钱?”张母误会张爱玲走了歪路。 母亲又气又急,看到张爱玲跑去洗澡,越发越觉不对劲儿,直接冲进去质问张爱玲。 张爱玲无端受辱,委屈大哭,她和母亲的关系,从此更冰冷了。 爱,需要合理的表达,否则适得其反,会变成巨大的伤害,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遭受的不幸,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 张爱玲的经历,恰恰验证了这一点。 童年不幸,成人之后遇人不淑,无论是胡兰成还是赖雅,都无法成为她生命的守护者。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凄然离世,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 纵天大才情,却落得如此悲凉结局,不由得让人感叹心伤。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很早就洞悉人间一切,她的结局或许是命运早就安排好的,只等她走这一遭。 其实,不只是张爱玲,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你说对吗?

0 阅读:31
小七人物志吖

小七人物志吖

分享娱乐名人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