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中南海发生了让人错愕的一幕,周总理和毛主席因为一件事情大吵一架,期间

瀚霖学史吖 2025-01-15 17:55:17

1961年,中南海发生了让人错愕的一幕,周总理和毛主席因为一件事情大吵一架,期间,毛主席有理有据地反问一句话,周总理竟无言以对,奇怪,性格温和的两人为何会产生争执呢?他们争执的焦点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经历了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那个时候,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本就不高,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百姓根本吃不饱饭。 更可恶的是,苏联在又火上浇油,勒令中国偿还债务,没办法,那几年的中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百姓受苦,干部们也不好过,为了节约粮食,中央带头给干部们制定了三个原则: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粮食的“定量”该是什么标准呢?按照当时干部们的平均身材算下来,每个人至少需要28斤的粮食。 但毛主席为了起个表率作用,给自己定下了26斤的标准,周总理更少,是24斤,最少的则是刘少奇,仅有18斤。 毛主席一行人的标准报上去后,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要知道,毛主席的身材本身就高,对粮食的需要肯定是要超过平均值的,区区26斤,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但毛主席依旧坚持这一标准,可也正是因此,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1961年,毛主席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了“黄肿病”,脚部肿胀到连鞋子都穿不上了。 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照顾好主席的身体,大家动起了“歪心思”,比如说,厨师专门在“葱花饼”里放入猪肉,往青菜豆腐汤加入鸡汤等等。 不过呢,这种“小把戏”根本逃不过毛主席的眼睛,他发现蹊跷后,就会对工作人员提出批评,不允许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既然不能在饭菜里“动手脚”,那该怎么做才能多给主席补充营养呢?大家想来想去,都没能想出好主意,最后只能寄希望于周总理,希望周总理能劝劝毛主席。 其实,周总理也一直很关心毛主席的身体,对于大家的请求,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可是,周总理十分了解毛主席的脾气,开门见山提要求肯定是行不通的,那该怎么办呢?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准备好措辞后,周总理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可让周总理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句话的交谈过后,他就“败下了阵来”。 周总理的第一句话是:“近来,部分同志担子重、吃的少,身体要跟不上了,是否要想想办法?” 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引子,毛主席严于律己,但对他人十分宽容,听说其他干部身体出现问题后,毛主席表示,确实需要给大家补充营养。 而这,正如周总理所料,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周总理就把“主人公”引到了毛主席的身上。 可是,毛主席一听说要让自己增加标准的时候,突然变了脸色,无论周总理如何劝说,毛主席都表示拒绝。 最后周总理实在没办法,用一种较为强硬的语气说道:“主席,您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全国人民还指望着你呢。” 听到这,毛主席并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总理这是在关心自己,但是,毛主席心里清楚,现在全国都在经历困难时期,作为国家主席,他更应该以身作则,勤俭节约。 就这样,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辩了起来,最后,毛主席竟直接把话题引到了周总理身上,说道:“干部规定一个月领28斤,结果你只领24斤,还没有我多呢,更何况你每天要在外面跑来跑去,消耗比我还大的多。” 毛主席说完后,周总理沉默了,他是要求毛主席多吃,但他自己却吃的比毛主席还要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毛主席还是周总理,他们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为人民服务,跟群众站在一起,跟群众同甘共苦,这样的领袖,怎能不会被人民所爱戴呢!

0 阅读:1435
瀚霖学史吖

瀚霖学史吖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