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离世,可在关于追悼会的问题上,邓公却明

小牧童那小罡呀 2025-01-15 17:37:52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离世,可在关于追悼会的问题上,邓公却明确表示不准办,而且也不能给许世友立碑,奇怪,许世友明明是开国元勋,为何最后是这样的待遇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提到许世友的葬礼形式了。 在许世友去世以后,一份关于他请求土葬的报告送到了北京。 其实,在1956年,国家出于保护环境和珍惜土地的考虑,开始计划实施火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彭老总等中央领导人都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签了字。 可是,当《倡议书》摆在许世友面前时,他却选择了“拒签”,另外,他还找到了毛主席,当面表达了对火葬的不理解。 最后,许世友也没有签字,在他临终前,还多次向中央提出,希望能被土葬。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已去世的中央领导同志都实行了火葬,所以,大家谁也做不了主,这份报告最终只能由邓公定夺。 谁又能想到,邓公最后给出了八字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问题来了,许世友为什么要“搞特殊”,非要坚持土葬呢?邓公为何做出这样的批示呢? 许世友之所以坚持土葬,原因就是为了孝敬母亲。 大家都知道,许世友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离家参加了红军后,跟母亲过上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有无数个夜晚,许世友都会梦到母亲,而醒来后,泪水已经打湿了枕头。 革命年代,许世友所在的部队曾两次路过老家,他都是不顾危险,回到家中看望老母亲。 而到了1952年,许世友担任了山东军区司令员,期间他请假回家看母亲,那次母子俩的见面,已是相隔了20年。 但由于工作原因,许世友在和平年代也没能跟母亲见上几次面,一直到1959年,许世友再次回家时,母亲已经过世了。 “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这是许世友在母亲坟前讲的一句话。 所以,许世友坚决要求土葬,目的就是要在去世后为母亲守坟,来世再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邓公对许世友是了解的,他慎重考虑后,选择了尊重许世友的决定,可在葬礼问题上,邓公却犯了难,怎么回事呢? 1985年10月26日,许世友病逝后第四天,在邓公的委托下,王震来到了南京军区,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为了不扩大影响,邓公在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就是不开追悼会,第二,是不准登报宣传许世友土葬的事情,亲属也不得外传,第三,就是不给许世友立碑, 之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消息的传播,引起不必要的舆论。 许世友土葬的事宜是秘密进行的,灵柩归故里的时间、路线也只有几位高层领导才知道,就连护送灵柩归故里的车队都是在半夜启程,车上连许世友的遗像都没挂。 在车队抵达许世友老家新县许家泵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来迎接,一切都在秘密进行。 许世友的墓穴仅靠着父母的墓穴,没有装饰,这也算是了却了许世友的一桩遗愿。 不过,在一年后,组织还是为许世友竖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只有简单的七个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许世友一生战功赫赫,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土葬一事跟这些功劳比起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在这里,向许将军致敬,缅怀英雄。

0 阅读:2
小牧童那小罡呀

小牧童那小罡呀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