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朱老总,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官位大,工资待遇还高,但奇怪的是,他一家人的生活却相当贫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共和国第一元帅的朱老总,从1955年授衔后到1976年离世,从来都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 朱德曾有一位秘书叫郭仁,他曾回忆说:“1959年我国实行军衔制以来,(朱德)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当然,除了元帅的工资外,朱老总还会有其他职务上面的工资,但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给国家添负担,他前后三次提出过降薪。 第一次的时候是1957年,朱老总主动要求工资降到579.5元,两年后又主动要求下降100多元,1960年,更是降到了404.8元。 这些钱,除了拿出一部分满足最低的生活保障外,朱老总全部攒了起来,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去世后把所有的存款交给党。 “我有两万元的存款,这笔钱,不要分给孩子们,不要动用,告诉康克清同志,把它交给组织,作为我的党费。”这是朱老总临终前的吩咐。 朱老总离世后,康克清遵照了朱德的嘱咐,将这笔钱原封不动地交到了组织的手里。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朱老总总是严于律己,同时,也对孩子们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朱老总曾跟家里人“约法三章”,不准攀比、不准搞特殊、不准亲友相求。 在朱老总看来,衣服只要干干净净地就行,不用穿多好,吃饭吃得健康就好,不用山珍海味。 朱老总这种级别的人物都配有专车,但他几乎不用,上下班都是乘坐公共汽车,他的孩子们也不能用,哪怕下雨下雪,也不能乘专车上学。 有一次,朱老总带着孩子朱琦跟毛主席等人去看戏,回来的时候,朱琦站在公务车的踏板上回家。 朱老总知道后,对孩子提出了批评,说:“我们不能搞特殊,要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朱老总的孙子,在上学时选择的是住校,一次,他想要趁周末回家吃顿好的,但朱老总拒绝了,规定他必须得在机关大食堂吃饭。 “你们不应该有一点儿特殊化思想,应该和广大的工农子女生活在一起。”这是朱德教育孩子们常说的话。 那么,朱老总能做到如此勤俭节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朱老总不居功自傲、艰苦朴素性格的养成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是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44年,朱老总回忆起母亲时这样说:“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是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后来,朱老总写了一本书叫《回忆我的母亲》,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另外,朱老总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把这种信仰应用在生活中,兢兢业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几十年。 朱老总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朱老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用自己的贫苦日子换取了中国百姓的好日子,他真正做到了一生为党,向朱老总致敬!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