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台湾的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读过《蝶恋花》之后,便吐槽毛主席连押韵都不会,实际上却暴露了自身的诗词水平…… 如果问毛泽东青年时期敬佩的人都有谁,那胡适毫无疑问地会占据其中一个位置。 在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做过一段时间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去旁听胡适的课,还一度将仅比自己年长两岁的胡适当作楷模。 胡适对青年毛泽东也是毫不掩饰地表达赞赏和支持,当初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恶势力十分猖狂地污蔑《湘江评论》是异端邪说,胡适率先站了出来,大胆地支持和肯定《湘江评论》。 但在五四运动之后,两人在思想上出现分歧,胡适一生信奉改良主义,反对共产党的暴力革命,但毛泽东明确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人也因此分道扬镳。 在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曾尝试获取胡适得支持,结果没想到胡适却选择倒向国民党,两人站在了对立面,胡适还劝毛泽东投降,他宣称希望共产党放弃武力,两党和平共处。 他这种想法可以说就是一厢情愿,完全没有着眼于现实,早已看清局势的毛泽东便没有予以理睬。 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毛泽东展现出宽广的胸襟,劝胡适留下来,给他安排了工作,可胡适仍旧决定一条路走到黑,登上了蒋介石派来接他去台湾的飞机。 此后胡适就常辗转于美国和台湾之间,大概是心中愤懑不平,他竟然多次在演讲中公然诋毁新中国。毛泽东和共产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进行了反击。 在1959年,远在台湾的胡适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自己曾经的学生,在阅读过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后,胡适立马挑出了其中的错处,并且还大肆宣扬。 胡适认为《蝶恋花》的押韵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一句是通顺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胡适还特意找来了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一起分析。在得到赵元任不押韵的回答之后,他便宣称毛泽东根本不懂诗词。 他的评论已经超出了客观评价诗歌的范畴,而是带有明显的偏见,公然进行诋毁 单看押韵问题的话,这首词确实“破韵”了,想来重视用韵,深谙格律的毛泽东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但毛泽东认为不见诗意,没有诗味的句子,即便是合律了,也不是诗,他便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了灵活变通。 毛泽东在这首词的下方还做了备注,对押韵问题做出了解释,但当时胡适买到的其实是盗版毛泽东诗词,上面并没有相应的备注。 胡适还在为揪出毛泽东诗词的毛病而洋洋得意,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暴露了自身的死板和苛刻,属实是闹了个大笑话。 实际上不通顺的并非是毛主席的《蝶恋花》,而是胡适的内心。他奔赴台湾后并不得志,以往的辉煌也成了镜花水月,看着曾经只能坐在角落旁听自己课的学生,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他内心产生了不平衡。 再加之胡适的诗词水平实在一般,他曾经的《蝴蝶》一诗发表后,还被人嘲笑,他看到自己学生写的诗倍受追捧,心里自然很不服气,于是千方百计想找出其中错处。 胡适曾写过一篇名叫《容忍与自由》的文章,他在文里大谈容忍和自由,但在诗词问题上,却丝毫看不到他的容忍,而是尽显苛刻。 即使被胡适多次针对,但毛主席在多次谈话中,还是对胡适做出了公正、中肯的评价,伟人宽广胸襟令人敬佩。 讲究押韵没错,但失其意就失其魂,敢于突破“韵”的制约,恰恰说明主席豪迈不羁! 文字就是交流工具,诗词如此,文章如此,主席才是真正驾驭文字的伟人,而不是被文字驾驭的人!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1959年,在台湾的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读过《蝶恋花》之后,便吐槽毛
玖号放人间
2025-01-15 17:32:52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