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初,卫立煌叫来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攻打松山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贻误

文史记叙录 2025-01-14 23:36:25

1944年6月初,卫立煌叫来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攻打松山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贻误战机,从你军长开始,一律军法从事。”何绍周脖子一凉,回去后对手下说:“卫长官口气也太大了,好歹我姓何的也是一位中将军长,货真价实的黄埔一期生。” 松山,是滇缅公路上的战略要地,打不下松山,反攻缅北就是一句空话。日军也知道松山的重要,第五十六联队工兵部队经过八个月的苦干,在此构筑了坚强的工事,大小堡垒均用直径80厘米的树干盖上数层,堆积的土层多在一米以上,中间还铺盖着厚钢板,碉堡群之间配有各种重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的火力网外。 在这一要塞阵地中,日军还设有粮食库、弹药库、被服库、材料库以及一个小型发电站,粮弹储备均在半年以上。所以,日军狂言:中国军队不牺牲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卫立煌将主攻任务交给了第八军军长何绍周,他口中的“军法从事”也不是吓唬何绍周,第八军的一位团长在攻击黄土坡阵地时,因日军火力猛烈,部队伤亡惨重,不得已退下阵地。卫立煌知道后,立即电令何绍周对这位团长实行阵前枪决。 何绍周在电话里吼了起来,这位团长他认识,叫陈永恩,部队进攻时,他端着冲锋枪冲在最前面,身上多处负伤,手下三个营长全部挂彩,非作战之不力,实在是日军防御力量太强大了。 何绍周对卫立煌说:“陈团长作战勇猛,何罪之有?军法从事,于心何忍!” 卫立煌的口气很严肃,他警告何绍周:“何军长,切勿以熟相欺,以身试法。” 何绍周也动了气:“好吧,卫长官,如攻不下松山,你另找别人来松山吧。”说完,何绍周摔掉话筒,将第八军各师、团长唤来,说:“卫长官要砍陈团长的头,下面还要轮到我,大家说怎么办吧?难道咱们第八军就要在这松山下栽了?” 劝将不如激将,师、团长都涨红了脸,第八军属于远征军中的精锐部队,下辖的荣誉一师,原本就属第五军建制,参加过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的昆仑关大捷,此外,第八军的第一〇三师和第八十二师也是老部队,原任军长郑洞国,此时已经是驻印军副司令了。 陈永恩这时一拍胸脯,向周围人一一抱拳作揖道:“如果不是何军长挽救,小弟已经是死人了,现在累及大家,累及第八军,吾不忍为也,请组织冲锋队,小弟走在最前面。”陈永恩的好友团长王光玮也和他站到了一起:“我陪你冲松山。” “将军不离阵上亡,马革裹尸又何妨,大不了第八军全部埋骨松山,也不能让卫立煌看黄埔的笑话。”第八军的军官都冲动了起来,何绍周吼道:活要活得像人样,死也要死得像人样,哪一位兄弟畏缩不前,就地枪毙,绝不宽恕。” 战斗重新打响,何绍周连后路也不留,上来就用两个师强攻,团长都到了第一线,亲自参加战斗。日军纵然凶悍,也挡不住这样的冲击。9月7日,在弥漫的硝烟中,第八军终于完全攻占了松山。 进攻松山的远征军为71军和第八军,最后阶段的强攻以第八军为主,所以在松山战役中,71军伤亡近1700人,而第八军则高达6045人。 远征军的总司令本来是陈诚,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此前在北平当过武官,是个中国通。他有个笔记本,记载着国民党所有重要将领的资料,并附有评语。现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自然榜上有名,但他的评语不佳,因此史迪威坚决要求撤换。 “陈将军是最优秀的将领。他很称职,你不了解情况。”蒋介石梗着脖子为陈诚辩护。 史迪威掏出笔记本,念道:“陈诚是靠同乡和派系的关系,投委员长所好才不断升迁,一向专横跋扈,不得人心。” 史迪威简单而坦率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蒋介石只得说:“我们有的是能打仗的将军,卫立煌就是其中之一。” 史迪威又连忙翻出笔记本,念道:“卫立煌是常胜将军,特别善于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够团结不同派系的将领,使他们组成坚强的力量。”“好,就是他了。”史迪威爽快地同意了蒋介石提出的人选。 新官上任,卫立煌的作风与陈诚截然不同,部队气象顿时为之一新。陈诚是个偏心眼,别说杂牌军不放在眼里,就是对于蒋军嫡系,他也是派中有派,圈中有圈。凡不是“土木系”(陈诚以十一师、十八军起家,这两个番号合起来为土木二字)范围,一概排斥。卫立煌则不然,无论出自什么系统,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之别。他常对部下说:“大家不要分出高低贵贱,欺负自己人,不是汉子。诸位或是委员长爱将,或与我卫某人有多年袍泽之情,但战场上不讲面子,仗打不好,休怪我心狠。” 松山被攻克后,卫立煌满面春风赶到松山向第八军祝贺,何绍周却带着一大群军官迎向他,恶狠狠甩下一句话:“可惜卫长官未能取下我项上这颗人头。” 蒋介石得知后大发感慨:“那些黄埔将领平日里被宠坏了,只有卫立煌这个外人能镇住他们。”这个感慨看似是夸赞卫立煌,但是一个“外人”却让卫立煌非常寒心,无怪乎有人称卫立煌为蒋军骨干将领中的中“杂牌里的嫡系,嫡系里的杂牌。”

0 阅读:92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