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的水平行不行,项立刚给出了他的一个判断依据:作品,大众是否能够耳熟能详,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随便一个大妈也知道。 这个依据很奇葩,太不靠谱,一点也不科学! 按照此依据来判断,当今十四亿多人的一个大国,可以说已经没有文学了:文学作品也好,文学杂志也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点点销量,就可以证明大众已经远离了文学,或者说大众已经不需要文学了,有这个功夫,还不如上网围观吃瓜瞧热闹,比如项立刚做早饭时又想啥了! 按照此依据来判断,曾经的四大名著,还那么“著名”吗?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曾经确实是人们能够耳熟能详,里边的任何一个人物随便一个大妈也知道(这也有些夸张),可是现在呢?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人物,是否当今随便一个新晋的大妈也知道?恐怕今后知道的大妈越来越少了! 其实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八十年代的时候,汪曾祺、韩少功、苏童等新时期的作家知名度是很高的(汪曾祺是老作家),他们拥有大量的读者(也是相对的),也是誓言要当作家的人学习模仿的榜样,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宽,见识越来越多,逐渐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曾经一度的热门作家也受到了冷落,知道他们的人越来越少。 放宽我们的眼界来看,不仅文学的境遇如此,其它的艺术门类也大致如此,比如艺术门类繁多的戏剧(曲),曾经非常的繁荣,也都逐渐的式微了,不得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就连人们曾经非常喜爱的相声(曾经春晚的重头戏之一),如今也只有郭德纲的德云社在苦撑局面。 不是当代的作家不行,也不是当代作家都是白扯,是时代变了,变得娱乐消遣休闲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日益丰富,加之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细嚼慢咽的品读文学作品了,一部智能手机代替了99.99%。 项立刚不是万能的,他做不到所有的判断(观察)都是对的,他也有短板,也有软肋。 多言多语,项立刚可以骂我了……
一个作家的水平行不行,项立刚给出了他的一个判断依据:作品,大众是否能够耳熟能详,
子云的经纬
2025-01-14 19:24: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