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的一天,营口的国军师长王家善在焦急的等待一个人,当来人到了后,他说:“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我决定起义。” ? 来人叫刘凤卓,是王家善任师长的暂编58师的副团长,他早在随军进入东北不久后,就秘密和解放军取得了联系,因此王家善才找他濑商议。 ? 当时,解放军进逼营口,营口的国军52军前进指挥所司令郑明新,居然凿开了封冻的辽河,切断了暂编58师的退路,这让王家善极为气愤,也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 王家善说:“凿开辽河只是绝了58师的退路。郑明新心里很清楚,他们防守西部,我们胜利,他们可以进;我们败,他们可以跑,现在我不能不为全师官兵的命运着想了。派你去和解放军谈判怎么样?” 刘凤卓故意推辞说:“解放军不一定能相信我,最好派文祥去,我愿同往。” 王家善问:“安全可靠吗?” 刘凤卓回答:“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地下党乔遇春你放走了,廉荣春的老婆你也放走了,解放军怎么能杀你的来使呢?” 于是,王家善派人把王文祥找来,交代了任务。王文祥表示愿意去当代表,王家善向刘凤卓、王文祥提出了暂编58师起义的八个条件:一是保证部队编入解放军序列;二是保证部队的原建制;三是保证部队和解放军享受同样的待遇;四是保证部队官兵及家属生命财产安全;五是保证对全体官兵既往不咎;六是部队人员、武器调动时必须经王家善同意;七是暂编58师师长以下的军官最低要保持原级原职;八是部队起义后希望尽快参加解放战争。 2月23日凌晨3点,刘凤卓、王文祥化装后同乘一辆大车出发,到杨家壕时,被解放军田庄台武工队拦住。刘凤卓、王文祥被田庄台武工队押解到老墙头,遇到了辽南军区独立师3团团长苏克之,刘凤卓说明了任务和身份。 苏克之说:“军区首长知道你们出营口后去向不明,已下令前线部队出动寻找。”说完就招待刘凤卓等人吃了饭,然后派1个加强班、两辆大卡车,由1名参谋陪同护送刘凤卓等人向大石桥驶去。 东北局对暂编58师的起义很重视,专门发了3封电报,内容是:第一,决定由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为解放军全权代表;第二,提高警惕,防止王家善缓兵待援;第三,起义时间越快越好,夜长梦多,即使是王家善本人诚心起义,也难免所属第3交警总队不发生意外。这样对起义不利,对王家善本人也不利,争取谈判后3天起义。 根据电报精神,当暂编第58师的代表到了大石桥的当夜,双方即开始了正式会谈。解放军参加人员有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参谋长金振中、东北局社会部代表马明伦、辽南军区政治部联络处石迪。暂编第58师的参加人员有作战科长王文祥、3团副团长刘凤卓。 吴端林对58师代表说:“根据我们对国民党军起义官兵的一贯政策。同意58师原建制,不扩大、不缩小、不编散、不缴械,保证改编为一个独立师,按照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政治上一律平等,待遇上一视同仁。对起义官兵一律既往不咎,个人及家属的财产不没收,归个人所有。在解放区家属同样按照军属优待,与农民一样分得同等土地。起义官兵愿回家者一律欢送,开据证明,发足路费,地方政府负责安排生产和生活,不歧视,不咎既往。至于起义时间,因我军战役计划早已确定,营口在必攻之列,至迟不能超过25日夜,也就是3天为限。” 会后,解放军代表用汽车把刘凤卓、王文祥等人一直护送到营口防区外才握手告别,并约定24日晚还在此地方来迎接58师谈判代表。 刘凤卓、王文祥连夜赶回营口,向王家善汇报了谈判结果。 24日上午,解放军代表秘密来到营口,带来了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复电的抄件,递交王家善。电文内容主要有4点:一、凡属58师在册人员,起义后一律既往不咎;二、不遣散,不改编,保持原建制编入解放军序列;三、不没收官兵的私有财产;四、家属享受解放军家属待遇。王家善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复电的4项内容,基本概括了他们提出的8项起义条件,表示满意。 2月24日,双方又在营口不远的一个大院民宅里进第二次谈判。解放军代表仍然是第一次谈判成员,暂编58师由参谋处长梁启章和刘凤卓组成。梁启章代表王家善说58师愿意起义。吴端林听了后非常高兴。 梁启章说:“最近交警总队也有些异动,王师长意思可否再做些工作,争取与五十八师一同起义。” 辽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秀川说:“交警总队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是之前特务头子戴笠亲手组建起来的,应该区别对待。” 随后双方研究起义时间,解放军与58师在城内进城路线进行部署,明确口令、讯号、标记,同意2月25日晚7点,以58师驻地银行大楼上3发绿色信号为令。58师除留下部分部队配合解放军攻击交警总队、宪兵队、警察局等单位外,其余依次撤出营口开往解放区。双方谈判顺利达成协议。 在双方拟定起义作战计划后,吴瑞林预祝王家善率部起义成功,预祝王家善起义行动之前逮捕国民党营口市军、政首脑成功,为人民立功。 2月25日, 王家善集合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一场震惊东北的起义就要发动了。
1948年2月的一天,营口的国军师长王家善在焦急的等待一个人,当来人到了后,他说
麒阁史观
2025-01-14 00:24:33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