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4日清晨,傅作义派出代表邓宝珊、周北峰出城谈判。谈判开始不久,解

史记峰会 2025-01-14 00:23:49

1949年1月14日清晨,傅作义派出代表邓宝珊、周北峰出城谈判。谈判开始不久,解放军发起了对天津的总攻,邓宝珊说:“请问,你们用多长时间可以打下天津?” 林彪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天。” 邓宝珊是沙场老将, 对林彪如此干脆地回答十分惊异。攻打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只要三天?邓宝珊是不相信的,他说:“恐怕30天你们也打不下来。” 林彪听了后笑了一下,聂荣臻接着说:“30天打不下来就打半年,半年打不下来就打一年,非打下来不可!” 14日上午上午9时20分,刘亚楼向解放军各部队下达了攻城命令。天津的城防比此前解放军所攻占的济南、锦州都要坚固,但是此时的解放军火力配备则要强不少。 东北野战军在打赢辽沈战役后,可谓是兵强马壮,据曾任东野六纵司令员的洪学智回忆:“我纵队原来的(辽沈战役前)编制是3个步兵师,1个炮兵团。经过整编(辽沈战役后),每个步兵连接近200人,每个步兵团人数不低于3200人,一个师的人数接近1.4万人,全纵队(四个师)加上直属部队共有63000多人,编制满员超员,称得上是兵强马壮。“ 装备方面,洪学智回忆:”每个步兵连有机枪9挺,其中正副班长及战斗组长都装备冲锋枪;每个步兵团,除原有的迫击炮外,还增加了5门九二步兵炮;纵队下属的师直属炮兵营增加了5门重迫击炮;纵队炮兵团还补充了一些大口径榴弹炮。原有的旧式武器也都换成了新的,装备大大改善。除了纵队直属的野炮团外,东野总部又给我纵队配属了两个炮团。还有一些汽车和由几匹骡马拉的炮车,这些装备在公路上绵延七八公里,看上去非常威武。 一叶知秋,从洪学智对六纵队的描述,可以看出入关的东北野战军是何等的军容壮盛。 在攻打天津前,东野的炮兵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在1948年12月9日,东野原来的炮兵司令部和炮兵纵队合并和扩大,改组为东野特种兵司令部,下辖有炮兵第一指挥所、炮兵第二指挥所、战车指挥所、高炮指挥所和工兵指挥所,以上各建制单位除了工兵指挥所是两个团之外,其他都是三个团,此外东野总部还有一个直属迫击炮团。 东北野战军不仅有了自己的炮兵师,还有了战车师(当时的叫法是把坦克和装甲车都叫作战车),有了自己的高射炮部队。为了加强对特种兵的领导,林彪和罗荣桓将萧华调任特种兵司令员,钟赤兵调任政治委员,苏进、贾陶、匡裕民任副司令员,邱创成任副政委。 在攻打天津时,东野特种兵司令部就一下子出动了炮兵、战车兵和工兵共12个团。西面攻击方向是第一主攻方向,炮兵由苏进统一指挥;东面攻击方向为第二主攻方向,炮兵由邱创成统一指挥。 所以,当刘亚楼的一声令下之后,1月14日上午10时,攻城解放军强大的炮兵火力就按事先安排好的纵深配置向天津守军一齐开火。 在炮兵力量方面,仅东野特种兵司令部所动用的就有538门各种大炮(包括榴弹炮、加农炮、野炮、山炮和重迫击炮)。如果再加上攻城各个纵队自己的炮兵部队,解放军的炮群就更为强大了。 相比之下,当时整个天津国民党守军的各种大炮只有50多门。 同时,炮弹也是非常充足的,炮兵部队在发射时是很阔气的。在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炮火洗礼后,东西两路突击方向上的防御墙和城墙都被炸开了豁口,豁口附近的碉堡和其他工事也大部被摧毁。 解放军突击部队在一片炮声之中顺利地突入了天津城。步兵连队突破以后,就在有关部位竖起红旗,引导炮兵对前面的敌人阵地实施“延伸射击”。一部分炮兵连队就这样跟在步兵连队的后面担任支援火力,一直打到了市中心。 这种炮兵和步兵紧密配合的攻城战,在当时解放军的战史上还是第一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4日晚上,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召集天津市长杜建时和62军军长林伟俦、86军军长刘云瀚开会,研究对策。眼见天津失守在即,陈长捷说:”我建议让杨亦周等人去与共军商谈和平,特地为此向各位征求意见。 在场几人也被解放军的强大炮火吓破了胆,一致地说:““应当应当”。 会后,杜建时连夜找来了杨亦周和天津工商界著名人士李烛尘,共同草拟了一份“和平宣言”,请杨亦周在电台上广播。 可是,这时为时已晚,解放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天津了,还有什么商谈可言?陈长捷几天前还夸口天津固若金汤呢。不过,有一些守军从广播中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就在住处插上了白旗,向解放军主动投降。 15日10时,解放军攻入陈长捷的司令部,很快,陈长捷和天津警备副司令秋宗鼎、少将高参杨威,南京国防部视察官程子践等1000多人被俘。陈长捷在解放军战士的监督下,给所属部队下了他最后的一道命令”缴械投降“。 陈长捷被押到了东野一纵队临时指挥所,一纵司令员李天佑问陈长捷:“你为什么不命令部队缴械投降?”陈长捷说:“我从早上四五点钟就和各个部队联系,但联系不上了。“ 林彪对邓宝珊说,打天津只要三天。现在,天津打下来了,实际却只用了29小时。天津被迅速解放的消息传来后,傅作义和邓宝珊沉默良久。

0 阅读:54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