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陈冬:为训练6年不与外界联系,新婚次日抛下妻子归队训练 陈冬,出生于河南

熹然说历史 2025-01-13 22:20:07

航天员陈冬:为训练6年不与外界联系,新婚次日抛下妻子归队训练 陈冬,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时候的他,顽皮又淘气,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上小学时,陈冬曾带着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一不小心就把学校老师堆放的蔬菜踩了个稀巴烂。 令陈冬没想到的是,他的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老师只是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要学会为别人着想,这件事也让陈冬印象深刻。从此以后,陈冬逐渐懂事起来,还在同学中担任了班长,帮老师分担班级事务。 高中时期,正值长春空军航空大学招收飞行员。向往蓝天的陈冬,毅然报名参加了选拔。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陈冬最终如愿考入长春空军航空大学,从此走上了飞行员的道路。 在大学期间,陈冬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尽管飞行员的淘汰率高达70%,但陈冬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最终成功通过了层层选拔。当他第一次驾驶飞机翱翔在蓝天之上时,眼前壮阔的景象让他震撼不已。 就在陈冬为自己终于成为一名飞行员而自豪时,他的内心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看着飞机在蓝天中划过的轨迹,陈冬在想,如果能够飞得再高一点,是否就能看到更加壮观、更加令人向往的画面呢?他开始憧憬,有朝一日能够飞出大气层,到达浩瀚的太空,成为一名宇航员。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9年,中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陈冬再次迎来了实现梦想的良机。经过层层选拔,陈冬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二批预备航天员。 然而,成为预备航天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陈冬将要在北京航天城度过漫长的6年封闭训练。在这6年里,陈冬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卓绝的训练中。 宇航员的训练可谓是在刀尖上行走。为了适应失重状态,他们要在大型离心机中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超重力。为了磨炼意志,他们要在狭小的模拟舱内连续工作生活72小时。 尽管训练的强度和压力常人难以想象,但陈冬从未想过放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常常回想起自己飞上太空的梦想,回想起爱人和亲人的支持,回想起肩负着的民族使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的艰苦磨砺,陈冬不仅在各项测试中名列前茅,更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扎实的专业技能。2016年10月,他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时刻——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向太空。 在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期间,陈冬和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驻留了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的新纪录。两人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到地面后,陈冬并未就此止步。经过修整,他又再次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2022年6月,他又一次踏上了飞向太空的征程,担任神舟十四号的指令长。这一次,他在太空驻留了半年之久,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的纪录。 陈冬和汪晓燕的相识,要从一次相亲说起。当时,陈冬所在部队的首长十分关心这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便主动给他牵线搭桥。在首长的撮合下,陈冬结识了江南女孩汪晓燕。 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有些腼腆,相亲时气氛略显尴尬。但在聊到陈冬的家乡洛阳时,汪晓燕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原来,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汪晓燕对洛阳的历史和文化颇有了解。两个人就这样聊开了,陈冬也被眼前这个温婉可爱的女孩子吸引了。 然而,由于陈冬的工作性质特殊,恋爱的过程并不容易。他们聚少离多,往往通过电话和书信联系感情。尽管汪晓燕对飞行员的工作有所了解,但当陈冬告诉她,自己要成为一名航天员时,她还是犹豫了。毕竟,航天员的工作风险更大,对家庭的影响也更深远。 面对爱情和事业的抉择,汪晓燕最终选择了支持陈冬追逐梦想。她知道,陈冬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她愿意与他共同承担这份责任。就这样,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汪晓燕就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然而,好景不长,陈冬很快就接到了封闭训练的通知。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汪晓燕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两家老人的重任。 在陈冬6年的封闭训练期间,汪晓燕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她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悉心照料两位老人。尽管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她从未抱怨过什么。她知道,丈夫肩负的责任更重,她要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每当陈冬因为训练和任务而长期不能回家时,汪晓燕总会带着孩子和家人的牵挂,给他写信、打电话,给他加油鼓劲。她相信,只要全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 功成名就时,陈冬也从未忘记妻子的付出。他常常对别人说,妻子是他的贴心伴侣,是他的坚强后盾。他们夫妻二人,用平凡而伟大的爱,诠释了航天人家属的难能可贵的大爱,诠释了"大忠即大孝"的航天精神。

0 阅读:2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