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莫迪是印度历史上最差的领导人。他是在强迫印度走一条最不适合的路,扬短避长。他对印度的改造要是成功了,那印度才是连最后的优势都丧失了。现在有一个观点说得很对,就是印度根本不适合走工业化这条路。这个观点是可以论证的。
南亚文明是一种演化到了尽头的印欧文明。其他印欧文明,包括“西方文明”,都有强烈的“南亚化” 趋势。南亚文明的核心特点其实还不是种姓制,而是“熵增”。也就是说南亚文明对 “建构” 完全没兴趣,一切顺其自然,尽量避免能耗。 这种特点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南亚人非常喜欢吹牛而不喜欢实干,同时很爱占小便宜,比如在盎国,经常是印友拿着高华的成果去向盎友邀功,而且人人都高度“去责任化”,做个极端的比喻就是,有个灯坏了,大家谁也不去换灯泡,而是宁可忍受黑暗,直到有哪个人受不了主动去换为止。
而那些忍到了“别人去换”的人就会有“我赚到了”的快感。 而表现在集体层面就是种姓制。种姓制其实只是“不受控的熵增” 的表象,因为绝大部分人类群体,如果不做干预和规划,都有发展成种姓制的倾向。不做干预,就意味着“无规则自由竞争”,难听点说就是射答。这种“优胜劣汰” 最后的结局不会是无限斗虫,而是直接固化,因为不受任何限制的强者一定会致力于把自己基因的传递优势永恒化。某种意义上,自由主义的圣地就是印度,揭掉哈耶克的面具,下面会是一个商羯罗。种姓制是“维持能耗” 最低的社会形态,印度从古到今的上层结构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基层形态却一直没什么改变。种姓制下人人都已经彻底躺平并在情绪上获得极大满足,没有任何改进 (“耗能”)的动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印度,巨富的豪宅可以就盖在贫民窟旁边,这里面最值得思考的不是为什么贫民窟不会对巨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印度的巨富可以接受窗外就是脏乱差却毫无排斥感。
“熵增文化”表现在国家层面,就是印度人不喜欢主动搞经济(因为耗能),而是等着别人来“送经济”。 莫迪之前的印度经济政策通常都只是口头说说,然后做到哪算哪,没有人有“完不成指标” 的焦虑。 但印度这种 “躺平等着占别人便宜” 的策略还真有一定成果,总有人被“印度市场” 骗过来投资,于是多年下来印度还真的积累了不少“别人送的”工业能力。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印度军购。印度军购是出名的坑爹,但每每能达成目的。这是因为印度人并不执着于“一定要买到东西”。买不到我就等着,最后总有人忍不住满足我全部条件。 总之,“守株待兔” 在中国人看来是可笑的,但在印度人看来是常规战术。
印度在这种状态下存在了几千年,一直相当稳定,还维持了不低的生育率。 结果莫迪上来要搞工业化。然而工业化恰恰是一种要主动规划的“熵减” 行为。中国变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大工业国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中国差不多是唯一一个致力于“熵减” 或者说建构的文明。“治水文明”,“秦制”,“科举” 其实都在反映同一件事,就是中国人致力于“制造” 某种 不会自然发生的秩序。 反而引领了人类工业化的“西方”才是偶然的,它的工业化始于偶然,巩固于先发优势,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它鼓吹自由主义,因为它的工业化过程就是“自由”生成的(建立在其他地区无力竞争的基础上)。自由主义不是在教你怎么搞经济,而是在教你怎么变成印度。 反过来现在西方的“去工业化” 是必然的,因为不加干预,充分顺其自然,就是会发展成去工业化——谁愿意苦兮兮地干活啊?熵增的表现就是水往低处流。
印度和中国搞工业化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初始熵不一样。假如实现工业化要把“混乱度” 控制在20以下,那中国自古到今混乱度都没高于过30,而印度的混乱度最低也没低于过80。因为印度是“熵增文明” 的巅峰,可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印度适合工业化。
莫迪搞工业化的一系列操作都是在印度强行搞熵减,最后必然事倍功半,印度可能付出了中国水平的努力实现了越南水平的工业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把印度社会的几个传统优势——稳定,心满意足,守株待兔给弄没了。印度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就是莫迪这几年。
用户11xxx91
历届最差口水佬!
千年泪se
写的啥东西
用户12xxx30
嘘,摩的是阿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带领阿三国走向世界第一,跨越宇宙第一的棒子国
953991191
不走工业化老美早晚弄死他。印度原来的生态位,高,中低端服务也,金融,IT,这和老美完全重合,同样东西印度软件服务要比老美本土便宜很多,印度如果按这条路发展起来,抢的是老美饭碗,老美肯定收拾他。印度没办法,工业化也失败了,印度想发展工业,咱就是他绕不过去的那座大山,印度难啊。原来的路老美看着,工业化咱们看着。印度已经无路可走了。就像摔飞机一样,印度的飞机只能摔,不能修,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