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彭德怀到青海格尔木视察当地的兵站。这一天半夜,彭总亲自去检查哨位。他站在一个哨位前,看着一个哨兵问道:“你怎么不穿皮大衣?”哨兵立刻报告说:“报告首长,我们没有皮大衣。” 1956年的一个深秋之夜,青海格尔木的高原寒风如刀子一般刮过大地,夜里已经接近零下二十度,但兵站的哨兵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凌晨时分一阵脚步声从兵站的深处传来,声音不急不缓,彭德怀穿着一件厚棉大衣,头上戴着一顶旧军帽,手里提着一个马灯,他亲自前来检查哨位。 他停在一个哨兵面前,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头,哨兵笔直地站在那里,身体微微发抖,脸冻得通红,但还是坚持挺直了腰板。 彭德怀盯着他,低声问道:“你怎么不穿皮大衣?”哨兵先是一愣,紧接着立刻站直了身体,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干脆有力地回答:“报告首长,我们没有皮大衣。” 这句话让彭德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目光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哨兵,又看了看周围,似乎在思考什么。 寒风从四面八方灌进来,他那件厚棉大衣根本挡不住这样的寒冷,更别提眼前的哨兵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棉衣。 彭德怀沉默了一会儿,随后点点头,对哨兵说道:“辛苦了,注意坚持。”说完便提着马灯,转身离开了。 回到兵站办公室,他立刻找来兵站的负责人语气严肃地问:“这地方夜里零下二十度,你们怎么不给士兵发皮大衣?” 负责人看着彭德怀,脸上露出几分尴尬,小心翼翼地解释:“首长,这是上级的规定。以那条河为界,河西算高寒地区,可以发皮大衣和毛皮鞋;我们这边划在河东,不算高寒区,就没有配发这样的装备。” “你们这里的气温比河西还低,不算高寒地区?”彭德怀声音不高,却带着压迫感。 负责人低下了头,嗫嚅着说不出话来。彭德怀一挥手,冷声说道:“立刻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明天一早送到我这里。”说完,他起身走出办公室,披着寒风继续巡视兵站的其他角落。 第二天一大早,彭德怀便召集了兵站的管理人员开会,他将夜里哨兵冻得发抖却无衣可穿的情况当场说明,又详细询问了这里的气温、环境和士兵们的生活情况。 管理人员一个个低着头,没有人敢多说一句话。会议最后,彭德怀下达了明确的指示:“无论是河东还是河西,只要是气温低到威胁士兵身体健康的地方,都必须配发御寒装备。不是纸上写什么就是什么,要实事求是!” 很快他将兵站的实际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明确指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要求对这里的官兵生活条件进行改善。 上级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仅为格尔木兵站的士兵们配发了皮大衣和毛皮鞋,还增添了更多的取暖设备,让士兵们在这个严寒的冬天终于能够抵挡住刺骨的寒风。 这些物资到位的时候,正是初雪覆盖大地的时候,彭德怀再次来到兵站检查时,看到哨兵们终于穿上了厚实的皮大衣,脚上也换上了保暖的毛皮鞋,他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次向站岗的哨兵点了点头,而哨兵们回以一个更加标准的军礼。 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面前这位总是身着朴素的老首长到底有多高的地位,但他们能感受到他对基层官兵的关心。 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亲自深夜查看,才能让他们免受严寒折磨。 这件事之后,兵站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是御寒物资的配备,更有各级领导对基层情况的重新重视。 彭德怀的这种作风,也成了格尔木兵站中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而这并不是彭德怀第一次展现他的务实精神,这个名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早已与责任和担当紧密相连。 从早年的平江起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再到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每一步他都走得坚定。 他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首长”,他习惯于从实际出发,直接到现场了解真实情况,而不是只听汇报、看文件。 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基层战士深深的牵挂。 格尔木兵站的一个寒夜,只是他关心基层生活的一个缩影。但对于那些在寒风中站岗的哨兵来说,这个夜晚却是温暖的开始。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7点赞】
冰咖啡
彭总亲民
韦陀
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