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皮肤科常用方剂之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首次记载于东晋时期医家葛洪所著的《

恒林说健康 2025-01-13 10:16:01

验方 皮肤科常用方剂之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首次记载于东晋时期医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其后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被命名为黄连解毒汤。该方药共四味,通彻三焦,清热泻火,除湿解毒,主治一切疮疡火毒。

组成与方解黄连解毒汤由黄连三两,黄柏、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组成,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现常用剂量为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日一剂,水煎服。

此方主治火毒壅遏三焦,或外感邪气入里化热,蕴而成毒,或湿热互结,郁为黄疸,或大热烦渴,错语不眠,或热伤血络,咯血衄血,热甚而发斑,或疮疡肿毒,邪火炽盛等,皆可加减用之。黄连在方中为主药,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除烦,尤宜泻心经邪火。黄芩味苦性凉,善清肺经气分之热。。黄柏味苦微辛,性寒,泻火解毒除骨蒸,又能祛下焦湿热,利小便,用治疮疡肿毒,内用外用均可。黄连、黄芩、黄柏同用,君火相火合而清之,但三药同用,易苦寒伤胃,脾虚泄泻、阴虚伏热者应当慎用。栀子味苦性寒,味厚而气薄,气浮而味降,阴中有阳。气浮,可清心肺之火;味降,能泻肝、肾、膀胱之火。因其可升可降,故能统治三焦之其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与三黄共奏,药力更专。

二皮肤科的现代应用

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初微痒,或有疼痛,后出现集簇性水疱,破溃后有结痂,伴淋巴结肿大,好发于口周及外生殖器等黏膜交界处。中医名“火燎疮”、“热疮”,多为肺胃积热,湿热互结,蕴而化毒,上发于口唇,下注于二阴。治当清泻肺胃,除湿解毒,可与黄连解毒汤加减,发于上可合用枇杷清肺饮,加金银花、野菊花散郁热;发于下可合用凉血五根汤,加薏苡仁、泽泻泻湿毒;发于口腔者可合用升降散。

2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表现为成簇的水疱,伴随灼痛、刺痛或电击样疼痛等症状,多发于身体一侧,严重时可波及双侧。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并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其发病机制多与情志失调、嗜食辛辣或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在中医文献中,该病被记载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名称。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清热解毒、利湿行气、化瘀止痛。在疾病初期,应着重攻毒祛邪;而在疾病后期,则应注重扶正益气。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治疗始终围绕“毒”这一核心。治疗方剂可以黄连解毒汤为基础,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加减变化。

若患者出现肝火妄动症状,可与柴胡疏肝散合用,加入郁金、青皮;若患者表现为脾虚湿盛,可与除湿胃苓汤合用,加入车前子、薏苡仁;若患者有瘀阻痛甚症状,可与活络效灵丹合用,加入桃仁、元胡;若患者在疾病初期出现口渴热甚症状,可与增液汤合用,加入酒军(熟大黄)、重用桔梗与瓜蒌;对于年老多病、体虚气弱的患者,黄连解毒汤可与扶正益气药合用。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其因接触油漆而引发的病症被称作“漆疮”,若由外用膏药引起则称为“膏药风”,而因使用马桶而引起的病症则被称为“马桶癣”。这些病症均源于外界因素,总体上归因于风热湿毒侵入表皮并深入体内,与气血相互作用,导致毒素在皮肤中积聚。治疗此病首先需避免接触致病源,随后采取清热解毒、疏风除湿的治疗策略。治疗方剂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入土茯苓、萆薢以增强利湿解毒之效,或加入白藓皮、蝉蜕、地肤子以散风止痒,或加入生地、丹皮以凉血泻热。

黄连解毒汤是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经典方剂之一,重在清热泻火解毒,又据三焦治法,上中下无不顾及。但是本方较为寒凉,用时要谨遵医嘱,把握用量喔。

0 阅读:15
恒林说健康

恒林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