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思了下,其实医药和器械耗材集采是压制行业估值的最重要原因。2025年应采尽采接近尾声了,关于集采,我的判断是:
1:对于医保监管部门而言,保证医保资金的最有效使用是KPI。所以集采必然要做。
2:但集采的边际杀伤力在逐年递减。集采加速行业供给侧改革。第一轮集采时可以统一产品有40张证,到两年后第二次集采续约时可能就剩7个玩家了,第三次集采时医保发现剩下的2-3个厂家对自己是那么重要。这不难理解,想想现在还有哪个新玩家有兴趣开发冠脉支架,还有哪个公司想新建弹簧圈工厂,除非是桌上的玩家。集采的最后就是少数厂家垄断市场。
3:过于生硬的集采会慢慢被纠正。因为虽然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不同,但一味追逐价格最低,肯定会影响治疗效果。上世纪90年代日本集采后医疗事故大幅上升值得警惕。同时,过于追逐廉价药品和器械耗材会让中国医药慢慢落后于美国,等发现后,再想追就会付出更大代价。所以监管部门一定会在创新、节约资金和药品质量找到很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