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海舰队成立,司令部驻地为何选址青岛? 简而言之,原因有三: 1.地理因素。青岛一面向海,三面环山,兼具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就军事地理而言,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2.交通因素。青岛水陆交通便利,在过去,陆有胶济铁路,海有港口码头。 3.胶州湾因素。胶州湾是天赐良港,可为舰船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当初解放青岛后,先成立海岸炮团,再成立海军青岛基地,再到后来是北海舰队,一步步发展壮大。 北海舰队作为中国海军的三大舰队之一,其在我国海上防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从组建以来,北海舰队的指挥机关一直设在青岛市,这一决策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为何北海舰队的指挥机关选址青岛,而非其他沿海城市? 中国自清朝以来的海防建设,经历了从滞后到奋力追赶的过程。清朝虽然在陆军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骑兵方面,但在海军建设上则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清朝建立了广东水师、福建水师以及长江水师等海军力量,但这些舰队装备的舰船大多为木制帆船,且吨位较小,与西方列强的铁甲舰相比显得十分脆弱。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海军力量对清朝沿海地区的威胁愈加严重,清朝只能被动防御,海防体系的薄弱暴露无遗。 到了清法战争时期,法国舰队的突袭直接摧毁了福建水师,清朝海防几乎全线崩溃。为应对这一局面,清政府开始着手进行海军建设,采取洋务运动的措施,组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舰队。北洋水师因装备先进,成为清朝最强的海军力量。 然而,北洋水师的防守选择却存在战略失误。威海卫和旅顺口这两个海军基地,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将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最终导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战乱,我国开始着手海军的重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军事力量的提升,北海舰队作为中国海军的三大舰队之一,应运而生。 其主要防区包括黄海和渤海,这是中国海防的核心区域之一。然而,选择舰队指挥机关的驻地时,青岛市脱颖而出,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与渤海湾相比,黄海的平均水深更深,达到45米,这对于大型舰艇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渤海湾的平均水深仅为15米,威海港的水深也仅有17米,这样的水域对于大中型舰艇的运作十分不利。 而黄海的深水港口不仅有利于舰艇的停泊和补给,也能为舰队提供更为广阔的机动空间。青岛位于黄海之畔,正是这一海域的重要战略位置,使得它成为北海舰队指挥机关的理想选择。 其次,青岛的交通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港城市,青岛拥有非常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这对于北海舰队的战时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青岛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物资补给和人员调动支持,还能通过铁路与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快速联通。在战争爆发时,济南军区的陆军部队能够迅速通过铁路增援青岛,保证海军与陆军的协调作战。 再者,青岛的港口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作为军事重镇,青岛的港口设施经过多年建设,不仅满足了海军的日常需求,也具备了应对战时突发情况的能力。青岛周围的自然条件使得它成为一个理想的海军基地,可以有效保障舰队的长期驻扎和作战。 青岛作为一个自然深水港湾,能够有效地容纳大吨位的战舰停靠,并且可以躲避风浪的侵袭,为舰队的运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青岛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里的山脉为港口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不仅增强了防御能力,还有效保护了舰队的安全。 港口本身具备深水特性,使得大型舰船能够安全停靠并进行维修保养。而且,青岛的地理位置处于渤海湾与黄海、东海的交界处,不仅方便北海舰队向北保障渤海湾的安全,还能与东海舰队形成紧密的联合作战态势。 从历史上看,清朝末期已有官员提到青岛的战略地位,认为其地理位置“外群山环抱,口门狭窄”,且“口内有岛中峙”,是一个理想的军事要地。 当时的战略家认为,青岛的海防形势十分完善,且其位于南北洋之间,不论是与东北的旅顺还是南方的江浙地区,都能迅速达到,是一处重要的海防屏障。 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壮大,进入21世纪后,青岛的战略地位变得愈发重要。新型舰艇的装备,包括各种型号的护卫舰、驱逐舰以及两栖攻击舰等,都需要有足够规模和设施完善的港口进行支持。 青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北海舰队的核心基地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如今,青岛不仅能够停泊航母、万吨级驱逐舰,还能够容纳各种大型舰船进行补给和维修,提升了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 参考资料:戚海莹著. 《北洋海军与晚清海防建设 丁汝昌与北洋海军》 2012
英国皇家海军女子服务队的女兵
【4点赞】
怂拉
青岛胶州湾确实是天然港湾,可北海舰队基地不在胶州湾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