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花地湾站本想以全新形象迎接新年,结果却因为一个酷似“棺材”的出入口设计,成了网友口中的“年度迷惑设计”。这设计方方正正,颜色深沉,活像一口巨大的棺材横在地铁口,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更逗的是,这饱受争议的建筑竟然被连夜拆除,速度之快,生怕多停留一秒就会引发更大的风波。网上评论区简直就是吐槽大会,有人笑设计师胆子大,有人质疑审批流程怎么过的。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棺材”可是不吉利的象征,从“棺材口”进地铁,这谁心里能舒服?
面对公众舆论,广州万溪企业管理公司快速做出了应对,涉及此事的四名员工都被处分了,从设计师到副总,一个都没落下。公司还宣布与上海广亩景观设计公司中断合作关系,今后也不再合作,这算是彻底把设计方给拉黑了。
不过,面对媒体的进一步追问,万溪公司却选择了沉默,对于处罚是否太重、公众审美和设计师审美差异等问题,没有再发表意见。而上海广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显得挺随和,对于合作被终止,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甲方自己的权利。”对于设计引发的争议,他也只是淡淡地回应:“很正常。”
这次“棺材”地铁口事件,其实反映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的一个难题:创新与公众接受度如何平衡?设计师追求创新固然重要,但公共设施设计可不能脱离公众审美和文化认知。过度追求独特性,往往会贻笑大方。
而且,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对“甩锅文化”的讨论。从设计方到施工方再到审批方,似乎每个人都有责任,但又似乎没有人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这种“大家都不想承担责任”的现象,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花地湾站的全新入口设计图还没展示呢,这次事件无疑会对后续的设计方案产生影响。公众期待看到一个更加符合大众审美、更能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新设计。
这次“棺材地铁口”事件,就是公共设计跟大众审美的一次直接对碰。它提醒我们,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和实用性,更要尊重公众的文化认知和情感需求。只有将公众的感受放在首位,才能真正打造出市民满意的城市空间。
信源:2025-01-10 ·海峡网《广州“棺材”状地铁口拆除 4人被罚》
金鱼和木鱼
最终还是设计师扛下了所有,现在的设计师只是画图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