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山西大同齿轮厂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室内“迷你版”桌椅板凳一应俱全,犹如供生人使用,棺材内层层叠叠织物之下沉睡一副朽骨。而专家们研究后更是惊讶地发现,这墓主人竟是一位“老神仙”,棺内更是陪葬着一件“神仙衣”。 古墓因基建重现天日后,大同博物馆安排人员进行考古挖掘。经过踏勘,这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虽然规模并不很大,但却是一座仿木构建筑的砖砌单室墓,青砖对缝、刷着石灰,十分讲究。不仅如此,墓室四角攒尖的圆锥形墓顶中嵌着大铜镜,墓室中还有道家符篆、香炉等等,这让这古墓有了独特的气质。 墓室中棺床的南侧,并列着三张木供桌,上面放着的是许多“迷你版”家具,其中,盆座、帽架、方炕桌、木榻、太师椅、郡架等一应俱全,却都是十几厘米的缩小版。 这样气派的墓室却奁放着这么多小家具,难道墓主人来自“小人国”? 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人们就揭开了这个疑团。这些小家具不过是为随葬而特制的冥器,犹如如今烧送的纸扎彩电等。不过,这些木质家具的存在,不仅为人们还原了千年前人们坐卧行止的情景,还为人们提供了复活古代家具制造技术的可能。 后来,人们在墓室内打开了棺椁,棺内有棉被、棉褥、凉席等,而在层层叠叠的织物中,有一具男性老年尸骨一具,头西脚东,仰面直肢。经对骨骼推断,这位老人年近百岁,在当年可谓是人瑞。此外,墓主人脸上还覆盖着一块方罗纱,上面画得都是道符! 人们对棺内的遗骨进行清理,就在剥离殓服时,人们发现,这位周身都流露着道家风范的墓主人竟穿着一件神仙衣! 这神仙衣就是墓主人穿在身上的一件氅衣。 氅衣又称鹤氅,可谓大有来头。氅衣是由羽衣演化而来的,最开始,羽衣指的是用羽毛制成的衣服,因为材料难得,工艺繁复、潇洒脱俗,而成为了古代方士修炼成仙的特定着装。 将羽衣与骑鹤飞升的典故相结合,披拂仙鹤的羽毛飞向永生,就成了修道之人的终极梦想。但一件羽衣实在太难得,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直接将仙鹤的图样织绣在衣服上。 这种衣服无领无袖,呈长方形,穿着时以纽扣绾结于颈部。而在这古墓中的棺椁中,长眠的墓主人正有这样一件神仙衣。 墓主人身上的这件鹤氅特别考究,技法纯熟,丝绣工艺精妙绝伦。整幅鹤氅中部的黄色表面和黑色镶边都是提花罗,并用二经绞罗绣花纹,地部全是用四经绞罗。 四经绞罗是一种链式绞罗,因其织造技艺难度高,只能手工操作,且一人一天只能织5厘米,织造难度大,制作成本高。而且,因为织造工艺的断档,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这种四经绞罗的织造方法也不能复原了。 不仅质地考究,这件鹤氅上足足有104只活灵活现的仙鹤。这些仙鹤或两两相对、或展翅高飞,在云纹间飞舞翱翔,令人心旷神怡。 另外,经过与文献比对,这件华贵精美的鹤氅还是一件高贵的法服。 道家服饰分为常服和法服。法服是指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师在斋醮仪式中所着服饰的总称,是古代祭祀时的专用服饰,用以标明教阶身份,不得混淆。而氅衣多为身份尊贵的高功大德所用。 那这位墓主人到底是谁?经过搜寻,人们在墓室内发现了墓志铭。 这墓主人真的是一位“老神仙”。 这墓室与鹤氅的主人叫阎德源,是一位活了九十六岁的人瑞。但相比活得长,阎德源最著名的还是在道学上的成就。 阎德源少年入道,他的师父是深得宋徽宗宠信的道士张虚白。宋徽宗崇道,不仅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还搜访各地高道异人,给予各种封赐,设置了不同级别的道官道职。 但此时,阎德源年纪还小,道阶也低。但就在阎德源以为自己会在这道家地位不断提升的时代里,专研术法也能出人头地时,国家发生了大变故。 1126年,金军南下,北宋灭亡,33岁的阎德源漂泊到达山西大同,虽历经漂泊,但他不改其志,并且找到了一块地方修建庙宇,不久,一座雄伟壮丽的宫观修筑成功,取名玉虚观。 阎德源作为玉虚观观主,在西京一带传道数十年,声望日高,弟子众多,是全国知名的道教大师,从王公贵族到士官平民,都把他当做神一样敬仰。 阎德源在传戒授道上不遗余力,颇受官府重视,被“朝廷累赐师号为羽流之宗”。但即便成为一代道教宗师,阎德源也没有逃过岁月,终于在96岁时离开了人世。 阎德源身披鹤氅、足登云头海桃口鞋长眠在玉虚观边,成为了弟子与信众眼中羽化登仙的老神仙。 经过了千年岁月,阎德源的墓室因为基建工程而重见天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位道学宗师并没羽化,也没能登仙,甚至一生的基业玉虚观也消失在岁月中。 但我们还是认识到了这位从底层打拼,即便经历了国破家亡、山河流离的磨难,仍旧不改志向与信仰,并以不断的努力,让漫长的人生中终于璀璨生辉。 香炉间青烟袅袅,鹤氅仙气飘飘,虽然没能羽化登仙,但阎德源的人生,本就是一种境界。 对此,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1973年10月,山西大同齿轮厂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室内“迷你版”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瑞知道史
2025-01-11 22:55: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