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2日,周总理叫醒了熟睡中的毛主席,焦急地说:“第一!苏联正在攻击我们! ” 听到周总理的话,毛主席猛然醒悟,想了想,霸道地说:“打我们?我国领土上决不允许他们嚣张,反抗我! ” 1969年3月2日,毛主席正在休息时,突然被周恩来急促的声音唤醒。周恩来站在床前,神色严峻,迅速告知毛主席,苏联正在发动军事挑衅。 这个消息让毛主席立刻清醒过来,他思索片刻后,冷静地做出了反应,语气坚定:“打我们?我国领土上决不允许他们嚣张,反抗我!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本紧密合作的两国,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出现了裂痕。苏联在其全球霸权的驱动下,开始以强硬的姿态要求中国在军事和外交政策上服从其意志,甚至提出共用军事设施、控制中国领海的要求。 毛主席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这侵犯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此举令苏联面临极大的面子问题,随即撤回了在中国的所有援建力量,并在国际舞台上公开表现出反华姿态。 1959年,随着中印边界冲突的爆发,苏联迅速站到了印度一方,公开偏袒其盟友印度,并借此机会揭露和放大中苏之间的分歧。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正遭遇自然灾害的困扰,民众生活艰难。苏联则趁机向中国逼债,要求偿还欠款。 由于国内形势困难,中国不得不通过将农副产品运往苏联偿还债务,这一决策导致了国内大范围的饥荒,给社会带来了更加深重的困苦。 进入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对中国的敌意进一步加剧。在国内一部分激进势力的推动下,苏联不断增加在中苏边境的军事部署。 并向邻近中国的蒙古派遣军队,口号是“军事防御”,实际上却是对中国的威胁。五年间,苏联主动挑起了超过4000起边境冲突,令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甚至一度降至冰点。 然而,这种摩擦并未长期持续。1969年,随着“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中苏关系达到了新的紧张高潮。 3月2日,苏联边防军非法越过乌苏里江,进入中国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对驻岛中国边防军展开袭击,造成了中国军队数名士兵伤亡。中国迅速展开反击,成功驱逐了苏军,并对其进行了严厉警告。 但苏联并未因此作罢。13天后,苏联再次集结大量重型武器进攻珍宝岛,并出动飞机支援进攻。面对苏军的强势攻势,驻守珍宝岛的中国军队凭借事先布设的反坦克地雷,成功击退了苏军的多次进攻,最终缴获了大量敌方武器,并消灭了超过百名苏军士兵。 尽管如此,这一胜利并未带来中国领导层的欢庆。毛主席对于此次冲突的处理显得异常冷静。在听到战况报告后,他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喜悦,反而提出了关于珍宝岛的担忧,认为该岛位置小、易受外部威胁,若发生全面冲突,中国的战略形势会更加艰难。 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对中国军队的顽强反抗愤怒至极。听闻苏军在珍宝岛未能摧毁中国防线,勃列日涅夫愤怒至极,决心进行报复。 在勃列日涅夫的强硬主张下,苏联提议通过“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摧毁中国的核设施及重要城市,从而彻底消除中国对苏联的威胁。这样的方案引发了苏联国内亲中派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举可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 对此,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作为亲中国的代表人物,试图通过外交渠道缓和局势,他启动了长期未使用的中苏热线,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然而,由于热线多年未使用,接线员误将柯西金的身份认定为普通的苏联官员,态度极为强硬,甚至挂断了电话。这一事件令柯西金感到震惊和愤怒,他对中国的态度转为更加负面,最终不再为缓解两国紧张关系而努力。 此时,苏联高层决议采取核打击行动。为了避免与美国的核对抗,苏联决定提前告知美国,以确保两国间的核协议不受违反。 勃列日涅夫向美国总统尼克松传达了这一消息,告知苏联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目的是摧毁中国的核设施和城市,以示警告。然而,尼克松看到了另一种机会,他认为通过泄露这一信息,不仅可以与中国改善关系,还能借机制约苏联的影响力。 因此,美国政府将这一消息传给了媒体。1969年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发布了震惊全球的报道,揭示了苏联的核打击计划。 当时,离中国的建国二十周年庆典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惊慌,反而决定按计划举行国庆游行。 尽管周恩来提出要审慎处理,但毛主席坚持要按计划举行集会,并提出以此来展示中国的自信“我们也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等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早就过完了。” 参考资料:刘志青. 《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 1998
1969年3月2日,周总理叫醒了熟睡中的毛主席,焦急地说:“第一!苏联正在攻击我
历史有小狼
2025-01-10 18:46:48
0
阅读: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