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鲁迅吃着发妻朱安煮的粥糊糊,突然说道:“可怜我这日子过得越发艰难,细嚼黄连都能不皱眉了。”朱安连忙说:“烧鸡、火腿总是能吃上的。”鲁迅听到气的摔碗不吃了。 民国时期靠着一支笔写下许多直戳心灵的作品,鲁迅用文学启发了许多蒙昧的中国人。 怀着救国理想、漂洋过海孜孜求学的鲁迅,却没能获得婚姻的自由。 1906年的夏天,退学回到东京准备学习文学的鲁迅,突然接到了一封家书:“母病重,速归。” 鲁迅是长子,平日十分孝顺,听说母亲病重自然分秒不敢耽搁,匆忙回国。 可一跨进家门,却看见母亲好好端坐在主位上,身边一群亲朋好友面带喜色。母亲借口生病骗他回来,是要他准备结婚的事情。 这是鲁迅第一次见到发妻,女子姓朱名安,家住绍兴城内,是鲁迅叔祖母玉田夫人的同族,两家人关系比较亲密。 朱安比鲁迅大3岁,28岁,缠足且不识字。长得不漂亮,高高的额头,扁扁的鼻子,厚厚的嘴唇,单眼皮很厚,眼睛很低,穿一件深色棉袄。 怎么看都是传统封建保守的女子,这与留学在外接受新思想洗礼的鲁迅格格不入。 脸上尽是卑怯与恭顺,看谁都是讨好的眼神。鲁迅百般不愿意,但是都抵不过母亲的命令。 老太太振振有词:“女大三,抱金砖!”没想到这葬送了鲁迅一生的幸福,甚至改变了他的性情,也让朱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婚后,他不与朱安睡在一间房间,只保持着形式上的夫妻关系。没有爱,也没有恨,没有欢乐,也没有争吵,麻木地维系着形式上的婚姻。 他为了克制自己,抛开杂念,经常找理由离家出走,如果回家就长久地睡在硬板床上,冬天不穿棉裤。 结婚之后的鲁迅判若两人,以前在外留学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英姿勃勃。结婚一年之后,穿着邋遢,精神茫然,面容消瘦,少理发,不修须,一件黑色棉布袍从秋天穿到冬天。 1923年,因为弟弟娶了个日本女人,闹得家宅不宁,所以鲁迅只能带着朱安搬到了砖塔胡同六号。 里面只有3间住房,鲁迅和朱安居住一间,一间当书房,还要留一间房间给鲁迅母亲偶尔来住。这不就是相当于逼着鲁迅和朱安亲密吗? 鲁迅离开自己一手买进的宽敞住宅,搬进狭窄又破旧的砖塔胡同,鲁迅的心情当然是凄苦的,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苦恼向外人倾诉,家里也没人倾诉。 终于,过分的辛劳和苦痛终于把他折磨病了,据医生诊断是肋膜炎,起不了床,吃不下饭,只能吃粥。 朱安每次烧粥前,专门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糊,想方设法做点小凉菜让鲁迅能多吃点。 但鲁迅心情郁闷的根源之一就是朱安,心情又怎么会好呢? 不过在朱安的悉心照料之下,鲁迅精力恢复了。对朱安态度也有一点好转,但总是过不起夫妻生活。 虽然不喜欢妻子,但是鲁迅对朱安和她娘家朱家一直以礼相待。他还帮助朱安弟弟朱可铭的儿子找工作,有时还寄钱资助朱家。 可见鲁迅虽然给了朱安妻子的身份,保障她的物质生活,尽了应尽的义务。 可就是没有感情,更不可能产生夫妻幸福生活,夫妻俩甚至就连单独合照都没有。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凉呢?
1923年,鲁迅吃着发妻朱安煮的粥糊糊,突然说道:“可怜我这日子过得越发艰难,细
健汉看国际
2025-01-10 10:12:12
0
阅读:158
三菱众厦
鲁迅,斯文的败类。
大中消息 回复 01-14 12:56
你都能把先生归于败类了,那么你是什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