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情:公交上的温暖重逢 作者:李建宇 昨日,我登上宝鸡开往虢镇的 15 路公交车。刚踏入车厢,眼角余光便捕捉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她穿着一件红色羽绒服,上面星星点点的污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模样,似曾相识,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闪烁,却怎么也拼凑不出完整的画面。 带着这份好奇与亲切感,我走到她身旁轻声交谈起来。大妈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她告诉我,刚从宝鸡经二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满载而归,手中沉甸甸的二斤红枣,是她今天的“战利品”。言语间满是得意,说是比超市的价格划算不少,这已是第二次来选购了。 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如同记忆的钥匙,渐渐开启了那扇尘封已久的门。我终于忍不住试探着问道:“阿姨,您是不是李阿姨?我瞧着您像是我爸爸朋友关叔叔的爱人。”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容在脸上绽放开来:“我就是呀,你是?”“我是小李!我家就在千河镇呢。”我激动地回应。 李阿姨眼中满是慈爱,笑着说道:“哎,当年见你的时候,你刚初中毕业,你爸爸带着你去参加技校考试,对吧?当时一听你们的情况,我便毫不犹豫地说:‘哎呀,让孩子住单位宿舍干啥嘛?我家闲着呢,今天晚上老关回老家了,就让孩子住我家就行了。’说着我就一把把你拽到我家了。没想到这一晃眼,都过去快 30 年了。” 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眼中闪烁着泪光:“李阿姨,您当年的热情和善良,我一直都记在心里。那个晚上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思绪飘回 1997 年的 7 月,爸爸带着即将考试的我,途中遇见李阿姨。李阿姨热情相邀,到她家后,她忙忙碌碌,很快,一碗香气扑鼻的岐山臊子面就端到了我面前,配菜是清爽可口的黄瓜和切得整整齐齐的牛肉。那时从农村初到城里的我,被这份温暖深深打动。 后来我考上技校,巧的是李阿姨正是我们宿舍的宿管阿姨。此后我们接触愈发频繁,我也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李阿姨为人朴实厚道,热情善良,在学生们心中就像母亲一般温暖,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李妈妈”,深受我们的一致好评。 我记得还有一件事,当年李阿姨上班忙碌,又无人帮忙带孩子,无奈之下只好请了保姆。由于工作有夜班,她便时常将孩子送到保姆家。保姆悉心照料了四年,孩子与保姆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李阿姨把孩子接到城里,可孩子对她十分陌生,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李阿姨焦急万分,用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留在身边,然而孩子半夜依旧哭闹不止。而保姆那边,孩子被接走后,也是夜不能寐,心中满是难受与不舍,毕竟四年的陪伴情谊深厚。最终,李阿姨觉得保姆给予孩子的爱甚至超越了自己,一番痛苦挣扎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孩子送给了保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对她的做法表示不满,在背后说三道四,认为“世上只有妈妈好”,而她这样做不像一个母亲该有的行为。但李阿姨却坦然地说:“爱,本就不该被血缘的狭隘定义所束缚。真正的母爱,是超越形式的付出与成全。只要孩子能被爱包围,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那便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亲生母亲的身份固然重要,但爱的真谛,是为孩子的幸福考量,而非执着于名分与形式。” 公交车缓缓前行,我和李阿姨的交谈还在继续。这一场不期而遇的重逢,唤醒了往昔的点点滴滴,那些或温暖、或感慨的故事,在这小小的车厢里弥漫开来,让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根无形却坚韧的情感纽带,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真挚的情谊始终熠熠生辉,温暖着人心。
岁月长情:公交上的温暖重逢 作者:李建宇 昨日,我登上宝鸡开往虢镇的1
马休生活
2025-01-09 19:33: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