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身单力薄的红五军张护士长被“马匪”钉死在了此槐树上,因而这棵树得名“红军槐”。 1937年1月1日,红西路军第五军在军长董振堂的指挥下,成功占领了甘肃省高台县城。占领后,红军尽力安抚民众,帮助他们筹集棉衣和粮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原本紧张的局势也因红军的介入而得到了缓解,百姓纷纷表达对红军的感激。 然而,这一片短暂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11天后,1月12日,马步芳、马步青兄弟的部队携带超过两万人的兵力,快速向高台推进。 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红西路军的实力显得微不足道。尽管董振堂带领的队伍仅有2800余人,他依然决定誓死抵抗,试图守住这座城池。 经过7天7夜的激烈战斗后,红军无力抵挡马步芳部队的进攻,最终全军覆没。董振堂和2700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只有少数100余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和军官被俘。 在这些被俘的战士中,有一名年仅15岁的年轻护士,他叫张某。张护士当时正忙于为伤员治疗,直到被敌军俘虏。 马步芳的部队看到他是红军的护士,认为他可能具备一定的医疗价值,于是决定试图通过威逼利诱迫使他投降。敌人不仅承诺如果他投降,就能为他提供更好的待遇,还表示可以让他在马部军队中升官发财。 然而,张护士对这些威胁并不屈服,心中早已对敌军的暴行充满了愤怒。他曾亲眼目睹敌军在进攻红军时肆意烧杀抢掠,心中的愤慨让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敌人的提议。 在敌人提出让他加入马部时,他毫不客气地回击,言辞尖锐地指责敌军:“你们杀害同胞,破坏家园,才是应该被唾弃的坏人。如果有本事,去杀敌人日本鬼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窝里斗!” 面对张护士的激烈回应,敌军一时无言以对,但他们并未因此放弃诱降的计划。几位敌军将领见张护士年轻,想出了一个更为阴险的手段。他们要求张护士指认其他被俘的军官,以此作为条件来换取他的自由。他们甚至暗示,如果张护士配合,便能获得更高的待遇。 然而,张护士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愤怒地对敌人进行反驳:“你们还敢做这种白日做梦的幻想!如果你们要杀就杀,想怎样就怎样,红军的战士从来不怕死。”他的回答再次让敌军感到愤怒不已,敌人没想到一个年轻的护士竟如此坚韧不屈。 眼看威逼无法奏效,敌军决定对张护士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几个敌人凶狠的刽子手将张护士捆绑在县委大院的那棵大槐树上,开始实施一种极为残忍的折磨。 首先,他们用绳索将张护士的四肢和头部捆住,然后将他强行按倒在树下。接着,敌人用锤子和铁钉,将张护士的身体钉在了槐树上。从头到脚,鲜血顺着槐树的枝干流淌,整个过程惨不忍睹。 张护士的身体渐渐地被钉在了那棵槐树上,周围的空气仿佛被血腥气息笼罩。这棵原本普通的槐树,在这一刻被鲜血染红,它的枝叶也似乎开始颤动,仿佛这片大地开始感受到了张护士的英勇和牺牲。 1937年,这棵槐树遭遇了雷击。雷电击中了树干,使得它险些丧命。几乎所有的树枝都被摧毁,树干也被分裂。然而,这棵槐树顽强的生命力并没有让它轻易屈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它竟奇迹般地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始重新长出新芽。这一经历使得人们更加坚信,槐树仿佛有了生命的意识,与周围的土地、人们有了某种无法割舍的联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干旱再次对这棵槐树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长期的缺水,树木几乎枯萎。但出乎意料的是,槐树再次显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最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气,枝叶重新茂盛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槐树的历史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高台县政府决定将其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并为其立碑,铭刻下这棵树与红军之间的深厚渊源。 此后,这棵槐树被命名为“红军槐”,成为了革命历史的象征。每年春秋季节,树干上总会流下黏稠的树胶,似乎在默默流泪,诉说着那段红色岁月的悲壮与光辉。 参考资料:《陇原红故事(第二辑)》
1937年1月,身单力薄的红五军张护士长被“马匪”钉死在了此槐树上,因而这棵树得
爱吃凉历史
2025-01-09 18:32:0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