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中国人太不要脸了,竟然多拿了一块面包!”1945年,陆元九因为多拿了轮船上的一块面包,被美国人指着大骂。听到骂声的那一刻,陆元九在心里发誓:“我今天受到的耻辱,以后绝不能让我的同胞再次承受!” 陆元九,这既是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料院士,也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 2021年,他被授予“七一勋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卓越贡献的最高肯定。 陆元九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航天崛起的缩影。 二战结束没多会儿,战争的热浪渐渐消退。 怀揣着“科学强国的梦想”,陆元九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涯。 他挑了当时并不太出名的“惯性导航”技术,这条路看起来挺难的。 在漫长的航行中,一次饥饿难耐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弱国子民的辛酸。 为了充饥,他多拿了一块面包,却遭到美国人的辱骂和嘲笑。 这枚小小的面包,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刺痛,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赢得尊重。 到美国后,陆元九便投身麻省理工学院,全身心投入到了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之中。 这门学科难度极高,学习量是其他专业的一倍,但他从未退缩。 校园里,他就这么三点一线地过着——教室、宿舍、图书馆,这一路走来,看得出他够努力、够坚持。 1949年,这位人物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了全球首位拿到惯性导航专业博士头衔的人。 这份荣誉,是他辛勤汗水的结晶,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会儿消息传到国外,陆元九一听就特别激动,急着想赶紧回来。 然而,他的回国之路却充满荆棘。 美国政府觉得陆元九是个宝贵的技术人才,所以使劲阻拦他回到国内。 陆元九为了能回国发展,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军事研究团队,开始投身于民用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 这位科学家参与了制造全球首台气垫车,显示出卓越的科研能力。 即便如此,美国人依然不放心,对他严密监视,每三个月就要向联邦调查局报到。 1955年,钱学森回国事件成为转机。 陆元九发现了一线生机,立刻开始办理回国的相关手续。 但是他的孩子由于接种疫苗过敏,他的回国计划再次被延误。 直到1956年4月,陆元九一家才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这艘船途经日本、菲律宾,航行过程一波三折。 在马尼拉,陆元九和其他中国留学生被限制人身自由,受到全天候监视。 历经23天的海上摇晃,船终于到达了香港。 但是在香港,又受到了英国方面的刁难, 陆元九一家被警察带走,沿着九龙路走到了罗湖桥,然后他们步行过了桥。 陆元九一回到祖国,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国家建设的大潮中。 他进入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负责创建了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室。 那时候,我国搞科研的环境很艰苦,得从零开始慢慢来。 陆元九和他的团队历经艰辛,不分昼夜地钻研,为中国自动化科技的开端奠定了基础。 1958年,陆元九率先倡导开展人造卫星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火箭回收的设想。 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为运载火箭、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996年的火箭发射失利,对陆元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个多月的调查,他几乎夜不能寐,最终找到了事故原因——一根小小的“金丝”。 这根“金丝”的问题就是双向可控硅,结果整个系统就出了大乱子。 这次事故,让他更加坚定了“质量至上”的信念,留下了那句经典名言:“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 2021年,101岁的陆元九荣获“七一勋章”。 由于身体原因,他无法亲自前往北京领奖,由儿子代为领奖。 尽管有些遗憾,但他对党和国家的心意满满。 陆元九到了晚年,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他给自己立了“四不”规矩:不慌不忙、不怒不烦、不偷懒、不贪吃。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学好科学救中国!101岁老科学家回忆吃面包遭美国人辱骂》
“那个中国人太不要脸了,竟然多拿了一块面包!”1945年,陆元九因为多拿了轮船上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1-09 15:28: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