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陈天国在杭州灵隐寺的一棵大树上,上吊自尽了。离世之前,陈天国特意去见了已经和他离婚多年的妻子秦怡,并说“看到你平安出来,我也就放心了”。秦怡却表示:“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陈天国嗜酒成性,家暴不断,甚至在女儿出生后,动过卖掉孩子的念头。 这彻底击垮了秦怡对婚姻的最后一丝幻想。 对于年幼的金斐姮来说,父爱缺失,母爱也显得稀薄。 秦怡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的情感需求。 金斐姮更多的是在外婆和姨妈的照料下长大。 后来,秦怡与金焰再婚,金斐姮有了一个继父和一个弟弟。 然而,这并未填补她内心的空缺,反而让她更加感受到被忽视。 弟弟的到来,似乎分走了母亲和继父的爱。 亲生父亲陈天国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窘迫,最终以悲剧收场。 成年后,金斐姮的婚姻再次成为母女冲突的导火索。 她不顾母亲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一个并不合适的对象。 这段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也让母女关系跌入冰点,近三十年几乎没有联系。 秦怡专注于自己的电影事业,很少介入女儿的生活。 她信奉“荣誉是人民给的,不能用来谋私利”。 即使在女儿学习和工作方面,也从未提供过任何帮助。 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加深了母女间的隔阂。 金斐姮对母亲的“工作狂”状态也颇有微词,她过于投入工作,忽略了家人。 秦怡的人生经历了战乱以及个人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初婚的不幸,让她饱尝了家暴的痛苦。 再婚的幸福,也最终以丈夫金焰和儿子金捷的相继离世而告终。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要照顾病重的丈夫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 然而,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秦怡从未放弃对电影事业的热爱。 即使年过九旬,依然坚持创作,自编自演了电影《青海湖畔》。 在青藏高原恶劣的拍摄环境下,令剧组人员敬佩不已。 金斐姮继承了父母的倔强性格,凡事都自己做主,很少寻求母亲的帮助。 然而,在内心深处,她对母亲的爱从未减少。 她经历了生父、继父和弟弟的离世,深知亲情的可贵。 对母亲,她既有责怪,也有心疼,更有深深的依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斐姮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辛苦与付出。 她开始参与母亲的工作,也渐渐明白了母亲对电影事业的热爱。 在秦怡晚年,金斐姮成为了她最坚实的依靠。 母女俩终于放下了过去的隔阂,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她们的关系,从最初的“冤家”,变成了如同“姐妹花”般的亲密。
1967年,陈天国在杭州灵隐寺的一棵大树上,上吊自尽了。离世之前,陈天国特意去见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1-09 14:28:18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