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死后,蒋介石去吊唁时,在灵堂上问白家人有何困难,白崇禧的小儿子白先敬说:“白家子弟有困难也会自己解决,不会求人。” 有着“白狐狸”之称的白崇禧在国民党军中被认为是最有才干的将领之一。 但他一方面顽固坚守反动政治立场,积极参与反革命活动,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这也导致蒋介石对他“又爱又恨”。 因此蒋介石在逃往台湾后,也不想放过他。先是用“行政院长” 这个空头支票诱惑白崇禧,后来又收买了白崇禧的心腹李品仙,让其劝说白崇禧在台湾“东山再起”。 果然如蒋介石所料,白崇禧最终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路。但到了台湾之后,他才惊觉一切不过是黄粱美梦。他只能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闲职,彻底被边缘化。不仅如此,人身自由更是受到诸多限制。 他的住所对面就是派出所,里面的警员很多都是特工人员,负责长期监视他,许多旧部亲友为了避免盘查的麻烦根本不敢与他往来,导致他被“孤立”,连找人下棋都成了奢望。
蒋介石如此对待白崇禧的根源在于白崇禧曾三次逼蒋下野,这也成为二人矛盾的关键所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白崇禧作为桂系军阀代表未出兵帮助蒋对抗武汉方面的唐生智部队,致使蒋介石孤立无援,于当年8月下野,军政大权易主。 1931年,蒋介石欲重定“训政约法”遭到反对,白崇禧却响应反蒋阵营,联合汪精卫建立与蒋对立的政权,经谈判,蒋介石再次下野。 1949年,解放战争尾声,国民党军队溃败,白崇禧率桂系逼蒋,蒋介石无奈辞去总统职务,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这三次下野事件,让蒋介石对白崇禧积怨颇深。 其次,在解放战争期间,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没有及时援助被解放军围困的国民党嫡系部队,导致蒋介石惨败。此等行径,让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怨恨与日俱增。 最后,在国民党内部长期的斗争中,白崇禧更多地考虑他们桂系军阀的利益,而不是整个国民党的发展,这种自私自利的行径,使得蒋介石对他愈发反感、厌恶。 白崇禧就这样在台湾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7年,1966 年 12 月 2 日被发现猝死于家中。 12 月 9 日,白崇禧追悼会在台北市殡仪馆举行。会前,蒋介石亲至白府吊唁,还送上“轸念勋猷”挽额。追悼会上,他向白崇禧鞠躬默哀,之后温和地对白家子女说,有困难可去官邸找他。 而白崇禧的小儿子白先敬却挺直腰杆,直言不讳地回应道:“白家子弟,有困难会自己解决。”蒋介石听后却未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