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

“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刑犯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交给狱警,想靠着这个来免除死刑。 (信息来源:“完罍归湘——皿方罍长达一个世纪的归家路”——人民网,2018-06-26) 在湖南省的一个博物馆里,人头攒动。置于展厅中央的那尊商代青铜重器——皿方罍,静静伫立,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无声地诉说着它跨越三千年的传奇故事。这件国宝的回归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曲折离奇,它不仅牵扯到一个死刑犯的命运,更映照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你可能在博物馆见过它,也可能在历史书上读到过它的名字,但你真的了解皿方罍吗?这件国宝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段关于文物漂泊、人性贪婪以及民族救赎的故事。 时间回到1919年,在湖南桃源县。那一年,一个名叫艾清宴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意外挖出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彼时,他并不知道,这个偶然的发现将彻底改变这件文物,乃至他自己一生的命运,这件文物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皿方罍。 消息传开后,立马引来了两位“买家”:古董商人石瑜璋和地方学者钟逢雨。石瑜璋出价400大洋,而钟逢雨则出价800大洋,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艾清宴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将皿方罍拆分开来,器身卖给了石瑜璋,而盖子则另寻买家。自此,这件完整的国宝,开始了它长达数十年的分离。 这桩交易,也揭开了皿方罍坎坷命运的序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文物的命运往往与人性的贪婪紧紧捆绑在一起。皿方罍的破碎,不仅仅是一件文物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沦丧。 三十多年后,1952年的云南,一个名叫周磐的死刑犯即将走上刑场,他曾是国民党湘军的高级将领,如今却沦为阶下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突然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请求:他要向政府献上一件国宝级文物,以此来换取自己的性命。 这件文物正是皿方罍的盖子,周磐是如何得到它的,至今仍是一个谜。但盖子的出现,无疑为皿方罍的回归带来了一线希望,消息传到湖南后,省政府立刻展开调查,经过慎重的考虑,政府最终做出了决定:接受文物,但维持原判。 周磐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用国宝换命的计划失败了。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也明白这不过是垂死挣扎,但他的举动,却无意间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再说皿方罍的器身,自从被石瑜璋购得后,它便开始了漫长的海外漂泊之旅,它辗转于多个收藏家之手,最终落入一位日本收藏家手中。2001年,皿方罍器身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最终以924.6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被一位法国藏家收入囊中。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一件珍贵的国宝就这样流落海外,令人扼腕叹息,这不仅是文物的流失,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流失。 2014年,皿方罍器身再次出现在拍卖场上。这一次,中国人民没有再错过机会,湖南博物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并积极筹措资金,决心将这件国宝迎回家。最终,经过多方的努力,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竞拍,皿方罍器身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14年6月28日,在湖南省博物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皿方罍的盖子与器身终于再次合璧。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这不仅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归,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回归,一个国家实力的彰显。 如今,皿方罍静静地矗立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向世人展示着它三千年的辉煌历史。它不再是一个死刑犯的救命稻草,也不再是拍卖场上的天价商品,它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国家的象征。 皿方罍的回归,是一个奇迹,它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归,更是民族精神的回归。它告诉我们,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永不磨灭。 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历史的走向。而我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更应该铭记历史,守护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49
彤彤的历史时光谈过去

彤彤的历史时光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