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向德国购买两台盾构机,德国不仅报价3.5亿一台,送来的还是旧的,

老阿七说史 2025-01-08 10:33:38

1997年,中国向德国购买两台盾构机,德国不仅报价3.5亿一台,送来的还是旧的,谁知15年后,德国才知道什么叫做风水轮流转。 二战后,德国经济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实现了快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被誉为“经济奇迹”时代。 同时,德国再次迎来了工业繁荣时代,研发的各种大型工业设备成为了世界上的“佼佼者”,德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被誉为“东方巨龙”的中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四通八达之后,经济才能得到飞速发展,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立刻开始致力于国家铁路的建设。 国家制定了规划,立誓将“天堑变通途”,1952年,成渝铁路建设完成,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亲力亲为”、使用“中国原材料”进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后续,建造铁路被提上日程,一条条通天大道应运而生,中国尝到了铁路四通八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便利的甜头。 1997年,中国开始建设西康铁路,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是西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设西康铁路迫在眉睫,而挖通秦岭隧道更是重中之重,一旦打通秦岭隧道,就相当于完成了最重要、最艰巨的部分。 秦岭都是巨石,想要打通没有先进、大型的机器设备谈何容易?而这就必须要用到一种大型器械—盾构机。 当时拥有盾构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德国作为经济发达的国家,便是拥有盾构机的国家之一。 盾构机可高频破岩,瞬间就可将巨石变成“渣”,又被誉为隧道开挖利器。 物以稀为贵,盾构机这种“稀罕物”在当时价格更是高的离谱,这背后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德国是西方众多小国家之“首”,1993年成立的欧盟,这样一个西方国家的“小团体”,德国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欧盟是美国的“附庸”,对美国几乎是“言听计从”,因此当中国向德国提出购买两台盾构机时,德国的态度便十分明确了。 德国狮子大开口:一台盾构机3.5亿,爱买不买! 中国当时挖通秦岭迫在眉睫,如果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挖掘,那条长达18.6公里的隧道需要费时7年到8年的时间。 这还是几百号人昼夜不歇、争分夺秒、同时动工的情况下,即便如此,每天也只能前进5米,挖通隧道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出于多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便将目光放在了德国的大型盾构机,只是没想到,德国的态度却是趾高气昂、鼻孔朝天。 中国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如果在乎“面子”,选择不买,工期就要被大大延后,若是不在乎“面子”,花费重金购买德国盾构机,就可以将工期提前,顺利挖通秦岭隧道,及时修建西康铁路。 思来想去,中国决定花高价购买德国盾构机,一买就是两台,本着公平买卖的原则,中国一手交钱,德国一手交货,可没想到,盾构机送来的时候却又出了“岔子”。 本以为德国会送来两台崭新的盾构机,可运到中国之后才发现竟然是个“二手货”中的“二手货”,那两台盾构机十分破旧,不知道是德国哪一年研发出来的“老旧产品”。 对于这样明目张胆的“欺骗行为”,中国很是气愤,同时也下定决心务必在西康铁路建设完成后自主研发出更加厉害、先进的盾构机,以此挣回之前丢失的“面子”。 盾构机动工之后,挖通秦岭隧道是方便了很多,但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盾构机过于老旧,时不时就“抗议”,出个小故障,而当时中国在盾构机方面的技术有限,只好高薪聘请德国的一些专家。 2001年1月9日,西康铁路建成正式通车,不久之后,中国便将自主研发盾构机提上了日程,老是依靠进口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2002年,盾构机研发被列入“863计划”,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横空出世。 中国盾构机性能优良、价格优惠,比德国的盾构机更受市场欢迎,这一场“翻身仗”,中国真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1.4.26美日德长期垄断,德国要价3.5亿!中国用15年把盾构机做到第一

0 阅读:38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