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明确要求所有平台公开算法。公开算法,就是实行全过程、透明监督,防止平台把“算法”用于牟利,并让社交媒体滋生低俗、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既侵犯消费者合法权利,又影响社交媒体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存在的“算法问题”,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决定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将深入整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列为首要任务。要求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不得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记入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不得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内容推送。 这是对平台提出“算法要求”,但却没有要求平台公开算法。在公开算法方面,专项行动只是要求要提升榜单透明度并打击操纵榜单行为,要求全面公示热搜榜单算法原理,提升榜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完善榜单日志留存,提高榜单算法原理可验证性。也就是说,“公开算法”的要求,只是针对有关榜单,对于平台按怎样的算法,向受众推荐其他信息,公众并不清楚。 针对“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问题,有建议要求公众提高媒介素养、识别能力。这当然很重要,但提高媒介素养,不能只靠公众自身自我探索,而需要向公众说清楚,他获得的信息,是平台推送过来的,平台推送信息的算法是什么。在得知算法后,公众就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更理性的判断,并可按平台公开的算法,去监督平台是不是按算法规则进行推荐。 如治理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前提之一,就要求公开针对客户的算法,是不是遇到“熟客”,自动加价,如果不公开算法,治理大数据杀熟,只会让平台的“杀熟”算法更隐蔽、更巧妙。同样,要求平台的算法要向上向善,可公众都不清楚算法是什么,怎么核查算法是为提供向上向善的信息服务的? 也有人为平台不公开算法辩护,认为算法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压实平台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就可以了。如果平台出了“算法问题”,侵犯用户合法权利,要严肃追究平台的责任,通过严肃追责来治理算法问题。这其实是事后治理,只治标不治本。鉴于“算法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互联网用户都受到算法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把对算法问题的治理从事后监管,升级为全过程监督。 互联网信息服务商是否公开算法,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因此,这属于公共决策范畴。面对社会要求提高算法透明度、公开算法的呼声,我国有必要将立法进行算法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就是否强制要求企业公开算法,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立法审议。
应明确要求所有平台公开算法。公开算法,就是实行全过程、透明监督,防止平台把“算法
熊丙甲看教资
2025-01-07 10:51:0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