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车·黄包车·胶皮车:人力车在近代城市的起与落   回溯历史,人力车的雏形其实

修竹崽史册 2025-01-06 10:13:48

东洋车·黄包车·胶皮车:人力车在近代城市的起与落   回溯历史,人力车的雏形其实早已有之,明代《三国演义》里,就描绘过配备椅子的手推车,诸葛亮稳坐其上指挥作战,这算得上早期人力拖拉双轮客运工具的雏形。   1669年,荷兰作家阿诺德斯·蒙塔努斯笔下的日本风俗画中,名为泰科萨马的女性坐在类似手推车上,表明这类工具已传入欧洲人的视野。   1707年,法国画家克劳德·吉洛特的《LesDeuxCarrosses》里,出现和后来人力车极为相似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诞生之初模样极为简陋,车座不过是几块木板钉成的簸箕状,轮圈用铁胚焊接,实心胶袋作轮胎,减震全靠两块马口铁对焊的弹簧板,舒适性无从谈起。   随着岁月流转,制造工艺逐步升级,车身材质摒弃粗陋,用上等木材搭配合金,既坚固又美观;车座添加海绵、皮革,贴合人体曲线,久坐也不觉疲惫;轮子更是从实心胎迈向空心胎,配合更科学的减震设计,颠簸感大幅减轻。   这一系列工艺变革,映射出时代技术的飞跃,也让人力车乘坐体验焕然一新。   人力车公认起源于日本,不过发明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三位日本人高山助幸、泉要助理、铃木德次郎在明治元年的杰作;也有说法是美国船员高勃尔1867年于东京的发明。   1874年,法国人米拉将人力车引入上海,就此开启它在中国的传奇旅程,随后传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各地还给它取了不同昵称,上海叫“黄包车”,北平、南京称“洋车”或“东洋车”,天津喊“胶皮”。   初入中国时,人力车虽简陋却因比轿子方便、价格亲民,迅速赢得市民青睐,各地发展轨迹略有不同,北京就历经波折,义和团运动时,人力车被视作洋物砸毁,1901年秩序恢复才重设车厂。   随着胶皮人力车登场,舒适度与省力程度飙升,逐渐淘汰旧式车,成为大众出行首选,鼎盛时,不少城市街头巷尾都被人力车填满。   电车作为新兴交通工具踏入中国本是时代进步象征,落地却困难重重,修建时要与各方周旋,市民以保护文物、公共设施为由抗议不断。   而人力车夫们为了生存也与电车展开激烈对抗,毕竟电车速度快、运载量大、价格低,人力车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北京、上海等地,人力车夫组织罢工、卧轨,试图阻拦电车运行,矛盾一触即发。   政府也多次对人力车出手整治,1934年公共租界改革,意图破除垄断、规范行业,却遭车商抵制;1935年法租界限制车夫数,引发大规模罢工。1946年,国民政府想取缔人力车,却因善后无方,在车夫请愿下草草收场。 后来三轮车崛起,以简便、舒适之姿逐渐将人力车挤出历史舞台,人力车往昔辉煌渐渐化作记忆。   人力车的兴盛催生了庞大的车夫群体,背后是乡村衰败的无奈,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身无长技只能出卖苦力拉车谋生。   他们用汗水在城市的车辙里书写着生活的不易,也见证着时代巨轮下小人物的挣扎与沉浮,人力车这一独特交通工具裹挟着百年风云,在历史册页留下浓墨重彩又饱含温度的篇章,值得后人反复回味、细细咂摸。 参考资料: 保定老行当——黄包车夫.澎湃新闻 [2022-05-13] 黄包车:一个时代的缩影--广西新闻网文化频道.广西新闻网 [2022-05-13] 西湖边重现黄包车多数网友赞成 但要注意四个问题-黄包车-浙江在线-浙江新闻.浙江在线网 [2022-05-13]

0 阅读:18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