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头屯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的西北部,距办事处驻地4公里,东邻柏兰村,西邻高密市刘家台子村,南邻后柏兰村,北邻高密市郭家屋子村。全村有肖、徐、张、王、李等姓,肖、徐、张姓人口较多,肖姓占39%;徐姓占24%;张姓占21%。 该村建于明朝,有徐姓从高密市柴沟镇徐家楼子村迁来,肖姓从胶州南乡李子 行村迁来,取名“永丰庄”。清朝时期,墨水河经常决口,村民为避墨水河水害迁于墨水河南,改名“压头屯”,以示压住洪水势头之意。建国后,村民以其不雅,又改为“岳头屯”。 岳头屯清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初期属胶州庸生区;1944年3月属胶县北都区; 1950年11月至1955年6月属第九区:1955年6月至1958年2月属联屯区:1958年9月属联屯共产主义公社;1959年2月属联屯人民公社;1984年5月属后屯乡;1987年4月属胶州市后屯乡;2002年7月属胶北镇:2012年12月属胶北街道办事处至今。 该村移风易俗,设有红白理事会,主持村里的红白事。过去办丧事要穿孝衣、 戴孝帽、送“盘缠”、做棺罩、款待亲朋好友,最后还得择日出大殡,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如今,遇到谁家有丧事,只要告诉村子里的红白理事会,交上几百块钱的丧葬费,一切后续事情便由理事会代办了,既节俭又文明。 徐天爵,清朝道光年间贡生,他学问扎实,义理通透,长期从事私塾教育,是 当地的著名教书先生。 该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一起惨案。1946年农历二月初七,还乡团分子杀害了该村革命群众11人,被称为“岳头屯惨案”。 该村以农业为主,棉花亩产量曾列本地前茅。1998年该村开始发展大棚西红柿,经过多年种植栽培和品种改良,以“外形美观,色泽光亮,酸甜可口,绿色健康”的特质,深受顾客青睐。该村的谷子绿色无污染,磨出来的小米醇香可口,颇富营养价值。
岳头屯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的西北部,距办事处驻地4公里,东邻柏兰村,西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5-01-04 07:49: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