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时才能看到的地秧歌,现在公园里每天都有,遍布全国各地,虽特色不尽一致,

白山的生活 2025-01-03 16:23:30

小时候过年时才能看到的地秧歌,现在公园里每天都有,遍布全国各地,虽特色不尽一致,但大体相同。 秧歌是民间的一种舞蹈,具有活泼、朴实、健美、诙谐、红火、欢乐的风格,还有民间色彩浓郁、表演广泛及自娱性相结合的特点。 秧歌一般是正月初“出会”到正月二十以前结束,根据群众意见,办会时间可长可短。秧歌是徒步在地上表演的舞蹈,不受道具、服装、场地限制,因此秧歌易学易演,凡自愿上场者,简单化妆即可,通过演出锻炼才能。 秧歌演出队伍排列的传统形式是两路纵队,一队领头的是伞头。伞头左手持“药铃”,右手拿伞,是一位扮作长髯老生的角色,他指挥跑场,命令队伍转移,向请秧歌队的主人致谢等。他的命令都是用唱词来完成,唱词随机应变,唱时配以锣鼓,一个好伞头,使人百看不厌。 另一队领头的是丑生,又名“傻柱子”,他的任务主要是和伞头共同率领队伍跑场。 接下来是执花篮的仙女、执拂尘的童子,继后后便是渔樵耕读等角色。接下去便是装扮戏剧角色的表演,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白蛇、青蛇、法海,唐僧取经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根据当地条件而定。但队尾两个角色是固定的,一个是“老迈婆”,一个是“傻柱子”。 秧歌的传统舞蹈队形可分为过街和打场。 过街是秧歌队在串街过巷中的舞蹈,根据表演人数多少和街道的宽窄组成若干纵队,以行进的速度边走边舞,在街道宽敞处以纵队为主,来回“别杖子”前进。动作节拍统一,表演各异,步伐上走走跳跳,以走为主,以跳为辅,行进中拌以锣鼓镲和喇叭,显得红火热闹。 打场也叫场子秧歌,接会者在广场上摆上桌子,备下茶水点心,秧歌队到此打场作舞,打场时二人领舞其余角色跟随,这时极度讲究队形的变化和构图。如“二龙戏水”,“四门斗”,“扑地梅花”,”八卦阵”等。 在节奏处理上往往由稳重的慢板开始逐渐过渡到欢快流畅的中板,进而发展到热情奔放的快板,当队形成“卷白菜心”时,把舞蹈推向高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