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冯友兰选择留在北平,他不仅自己留下来,他还对弟弟冯景兰说道:“

爱吃凉历史 2025-01-02 19:30:19

1948年12月,冯友兰选择留在北平,他不仅自己留下来,他还对弟弟冯景兰说道:“何必走呢?不管谁当权都要建设中国,知识分子都是有用的,你是搞自然科学的,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在河南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县,曾在张之洞幕府任职,后来在崇阳县担任知县。 父亲的早逝让冯友兰的母亲一人担起了教育子女的重任。她以严格而科学的方式管理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用地上的日影来安排时间,这种教育方式为冯友兰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冯友兰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的弟弟冯景兰后来成为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则成为了著名作家。 冯友兰的求学之路从县立高小开始,随后进入开封五中和上海中国公学。1915年9月,他考入了北京大学,这成为了他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北大期间,冯友兰有幸聆听了胡适讲授西方哲学,梁漱溟讲授东方哲学。当时的北京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教学要求严格,一位接替马叙伦讲授《宋学》的老师,就曾被冯友兰和傅斯年等学生质问得难以应对。 1919年,冯友兰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他的导师是著名哲学家杜威,在推荐信中,杜威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材料"。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五年时间里,冯友兰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人生四境界"理论,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留学期间,冯友兰对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比较。他认为中国是"官国",而美国是"商国",这种差异甚至体现在招兵的方式上,美国海军的招募口号就显得格外轻松随意:"加入海军,周游世界。" 1924年,冯友兰从美国学成归来后,被同学罗家伦邀请加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园的讲台上,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余年时光。 冯友兰的教学风格独树一帜,他从不依靠讲稿授课。当时的清华园里,能够做到不用讲稿讲课的教授只有他和经济系的陈岱孙两人。 虽然冯友兰说话时有些口吃,语速缓慢,但他的课堂自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他善于把复杂的哲学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讲课时思路清晰,逻辑连贯。 在清华任教期间,冯友兰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成为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这本书不仅成为了中国各大学的通用教材,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南迁,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跟随学校辗转至长沙,后又迁至昆明。 在西南联大期间,冯友兰依然坚持教学。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也经常站在被炸出的弹坑边讲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提醒他们勿忘国耻。 在去往昆明的途中,冯友兰因为一次意外撞伤了左臂。这次意外让他开始蓄起胡须,意外形成了他后来标志性的外貌特征。 1946年,抗战胜利后,三所学校分别重返原址。在西南联大的旧址上,他们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由冯友兰撰写,闻一多篆刻,这篇碑文被后人认为可以与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文章相媲美。 在清华任教期间,冯友兰不仅专注于教学和研究,还曾冒险收留过政治避难的学生。一次,当大批军警包围清华园抓捕学生时,就有两位学生在冯家避难。 这段时期,冯友兰的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他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释,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对话。 他的教学方式和学术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虽然他说话慢,不爱说笑话,也不说闲话,但每一句话都充满智慧,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获益良多。 1948年底,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当时在美国游学的冯友兰,面对即将到来的政权更迭,做出了匆匆回国的决定。 他的这个决定源于对形势的判断:一旦中美关系发生变化,他可能将无法返回祖国。对冯友兰来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此时此刻留在祖国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北平后,面对弟弟冯景兰的困惑,冯友兰说出了那句充满睿智的话:"何必走呢?不管谁当权都要建设中国,知识分子都是有用的,你是搞自然科学的,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1949年后,冯友兰开始了新的学术探索。他积极调整自己的学术立场,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论文和著作。这些作品虽然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仍然体现出他对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进入晚年后,冯友兰并未停下学术研究的脚步。从1980年开始,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完成了他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 在这个过程中,冯友兰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他特别感谢三位重要的女性:教育他成长的母亲,支持他事业的妻子任载坤,以及在晚年帮助他工作的女儿。 1990年11月26日晚,95岁的冯友兰在北京逝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了"做人难,做老实人更难"这句令人深思的话。

0 阅读:58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