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最不高兴的,竟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她为了表达愤怒

凌统看趣 2025-01-01 14:15:11

1722年,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最不高兴的,竟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她为了表达愤怒,做了两件让寻常人无法理解的事:第一件,是反常地要求殉葬;第二件,是拒绝新皇帝带领朝臣行朝太后礼,即拒绝做太后。 信源:网易 康熙六十一年冬,千古一帝康熙驾崩于畅春园,雍亲王胤禛继位,改元雍正,京城内外一片喜庆景象。文武百官早朝齐聚,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群臣纷纷向新帝表忠心。 随后,众人将贺礼献给新晋太后乌雅氏,祝贺她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然而,身披凤袍的乌雅氏却眉头紧锁,目光低垂,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 这日,乾清宫大典结束后,雍正亲自来到永和宫看望母亲。他满面春风,笑着说:“母后,儿臣今日大典顺利,众臣皆称颂圣天子之德,这皇位是天命所归,也是先帝遗愿。 母后该高兴才是。”然而,乌雅氏只是轻轻摆手,转身扶着宫女的手坐下,语气淡然:“天命如此,你得好好做罢。”这简短的回答如一盆冷水浇灭了雍正的喜悦。 这一反常之举让众人困惑不解:为何自己的亲生儿子登上帝位,乌雅氏反而不高兴? 乌雅氏本是康熙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子,康熙三十五年,她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 由于乌雅氏当时位分较低,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按照宫中惯例,胤禛满月后被送往当时康熙宠爱的贵妃佟佳氏抚养。 佟佳氏出身显贵,且颇受康熙宠爱,她对于抚养胤禛十分尽心,视若己出。这使得胤禛与佟佳氏的关系亲密无间,而与生母乌雅氏却渐渐疏远。 乌雅氏对自己的孩子无法留在身边感到无奈和痛苦,但她并没有太多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子之间情感的空缺日益明显,胤禛甚至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养母,几乎忽略了生母的存在。这种疏离,为后来乌雅氏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乌雅氏后来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与胤禛不同,胤禵自出生起便一直留在她身边,由她亲自抚养长大。 胤禵聪慧过人,又颇具才干,深受康熙帝的宠爱。乌雅氏对胤禵寄予厚望,视其为自己晚年最大的倚靠。 康熙晚年,由于胤禛与胤禵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两人之间暗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乌雅氏始终偏向胤禵,并希望康熙最终将皇位传给他。 她认为胤禵的继位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母子情深,还能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带来更多保障。 然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突然驾崩,遗诏宣布皇四子胤禛继位。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乌雅氏感到愤怒与失望。 在她看来,这不仅意味着她的希望落空,也彻底粉碎了她与胤禵共度安稳生活的梦想。 为了表达对雍正继位的不满,乌雅氏做出了两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康熙帝去世后,乌雅氏提出要为康熙殉葬。这一要求令众人震惊,因为按照满清的规制,皇帝的妃嫔确实可以选择殉葬,但这一传统在康熙时期已经逐渐废除。 身为新太后的乌雅氏此时要求殉葬,无疑是对新皇帝雍正的一种抗议,甚至可以视为对现实的决绝态度。 乌雅氏的这一要求被雍正坚决否决。雍正深知,若允母亲殉葬,不仅会在朝堂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也会为自己的统治蒙上一层阴影。 尽管雍正极力挽留,但乌雅氏依然表现出对儿子的冷漠和抗拒。 按照清宫礼制,太后应该居住在慈宁宫,享受尊贵的地位和礼遇。然而,乌雅氏却断然拒绝,她坚持继续居住在永和宫。 这一决定直接表明了她不愿接受“太后”这一身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新皇帝雍正原本应在登基后亲自带领朝臣前往慈宁宫行朝太后礼,但由于乌雅氏的反对,这一重要仪式不得不作罢。 乌雅氏此举无疑是对雍正权威的挑战。她用这种方式公开表明,自己并不认可雍正的继位。雍正虽心中愤怒,但碍于母子身份,始终未采取强硬措施,只能默默承受。 拒绝接受太后身份后,乌雅氏在永和宫中度过了一段郁郁寡欢的日子。她始终无法释怀胤禵失去皇位的事实,也无法接受自己与胤禛母子情分的疏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绪越发低落,最终积郁成疾,抑郁而终。 乌雅氏的逝世,让雍正感到复杂的情绪。他一方面对母亲的抗拒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也明白,两人之间的隔阂已无法弥补。 他为乌雅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示悼念,但这一切似乎已无济于事。

0 阅读:78
凌统看趣

凌统看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