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3年,朱棣搂着妃子正在熟睡,突然,一名侍卫闯入房间,急着要报告一桩重要

历史有小狼 2024-12-31 19:01:49

公元1423年,朱棣搂着妃子正在熟睡,突然,一名侍卫闯入房间,急着要报告一桩重要事情,朱棣有些生气地说:"半夜三更,这么匆忙,不合规矩!"然而,当侍卫说有人在门外等着见他时,朱棣听后暗道:"16年了,你终于回来了。"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按照朱元璋的遗诏,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 时年已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即位后,开始推行一系列削藩政策,其中矛头直指北平王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藩王。 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震惊天下的"靖难之役"。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直至建文四年七月十三日,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皇城。 然而,就在朱棣的军队即将攻入皇宫时,建文帝朱允炆却突然消失了。有传言说他是在宫中自焚而死,也有人说他化装成和尚逃走了。 朱棣登基后改年号为永乐,但他却始终放不下一个心结。作为一个通过武力夺取皇位的皇帝,他最担心的就是朱允炆会在某一天突然出现。 因为在当时的大明王朝,朱允炆才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朱允炆还活着,那么朱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篡位者。 为了打消这个隐患,朱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令将所有与建文帝有关的典籍全部销毁,甚至连建文年号都被他废除。 不仅如此,朱棣还严令禁止任何人谈论建文帝的事情。违者不仅自己会被处死,还会连累九族。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建文帝成了一个禁忌话题。 但即便如此,朱棣的心病依然没有痊愈。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那个在南京皇宫消失的侄子,那个被他夺走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因此,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成了朱棣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寻找就是十六年,期间派出了无数人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这十六年里,朱棣一直在等待一个确切的答案。他需要知道朱允炆到底是死是活,他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安心的答案。 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首先盯上了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这位高僧与建文帝关系密切,极有可能知道建文帝的去向。 朱棣将溥洽关押起来严加审问,但这位高僧始终守口如瓶。直到后来姚广孝临终前请求释放溥洽,朱棣才放了这位饱受折磨的老僧。 除了审问知情人,朱棣还派出了大量人手四处寻找朱允炆的踪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郑和的七次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规模宏大,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船队从南京出发,途经东南亚、南亚,远至非洲东海岸,行程数万里。 表面上看,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展示大明帝国的国力,宣扬中华文明。但实际上,寻找朱允炆才是重要目的之一。 因为当时有传言说,朱允炆是乘船逃出了南京城,很可能逃往海外。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朱棣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派出船队。 但是,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没能找到朱允炆的踪迹。这让朱棣不得不另寻他法,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叫胡濙的人。 胡濙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在朱棣登基后被提拔为户科都给事中。这个官职品级不高,但胡濙却得到了朱棣的特别信任。 朱棣派胡濙暗中寻访朱允炆的下落,这一找就是将近二十年。期间胡濙四处奔波,甚至错过了母亲的葬礼。 在古代,不能为父母守孝是大不孝的表现。但胡濙为了完成朱棣交代的任务,只能忍痛继续寻访。 第一次寻访,胡濙没有带回任何有价值的消息。但朱棣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再次派他出发。 朱棣对胡濙说,如果找不到朱允炆的确切消息就不要回来。这句话让胡濙深感压力,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访的道路。 这一找又是数年,胡濙走遍了大江南北,翻遍了寺庙山川。他深知这个任务的重要性,所以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漫长的寻访过程中,胡濙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坊间谣言,他都会认真核实。 永乐二十一年,已经六十四岁的朱棣身体每况愈下。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为北征做准备。 就在这一年的深夜,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北京城。这个人就是离开了十六年的胡濙。 当侍卫通报胡濙回来的消息时,朱棣立即召见了他。尽管已是深夜,但这个消息对朱棣来说太过重要。 按照《明史》的记载,那天晚上胡濙和朱棣谈话直到四更天才结束。这场深夜长谈的具体内容没有被记录下来。 但从此之后,朱棣不再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这说明胡濙带回的消息让朱棣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关于胡濙带回的究竟是什么消息,历史学家们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认为是找到了朱允炆的尸骨,证实他已经死亡。 也有人认为胡濙找到了朱允炆,并且确认他已经出家为僧,不会再对朱棣的统治构成威胁。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消息都让朱棣心满意足。 第二年,也就是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决定亲自率军北征。这是他第五次亲征漠北,也是最后一次。 这次北征中,朱棣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归途中,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八月十二日,朱棣在榆木川驾崩,终年六十五岁。他带着胡濙给他的答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0 阅读:1038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