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长江大堤即将溃决,可是城内还有数十万群众没转移,连长贺德华下了最后的

市井老李 2024-12-30 22:42:09

1998年,长江大堤即将溃决,可是城内还有数十万群众没转移,连长贺德华下了最后的死命令:全连必须扛住30分钟!后来怎么样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但在意志和情感面前,人类又显得那么高大。   1998年6月,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就暴雨连连,一连下了好几天,长江的水位眼看着超过了警戒线,引得人们忧心忡忡。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省九江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呼吁处于地势较低位置的群众赶紧搬到地势高的地方去。   人们也深知洪涝灾害的危险,于是赶紧囤物资,搬到安全的地方去,可是尽管已经做好准备,但这一年的洪水量超乎了所有的意料。   国家紧急派遣子弟兵赶往长江大堤巡逻,8月7日,一个警察发现长江大堤的4、5号闸门之间出现了三个泡泉。   这种泡泉也叫管涌,谁在地表下流速过快,就会将土壤也带走,导致地表下缝隙变大,导致上面的泥土陷下去。   最要命的是,这种现场一般会出现在堤坝附近,极有可能会使得堤坝坍塌,堤坝一坍塌,水就会冲向下游,下游的百姓就会受到洪涝灾害。   因此对于这三个泡泉,大家都十分关注,立马就上报给上面,谁知泡泉扩大的速度实在过快,等陆军第一集团军第3师炮兵团反坦克连战士们来到现场时,又出现了一个直径在3—5米的大泡泉。   如果任由泡泉继续扩大下去,没过多久大堤必定会坍塌,那时候九江市40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保了。   为此连长贺德华下了死命令:全连必须扛住30分钟!   30分钟应该足够九江市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带了,可是这对于炮兵连的战士们来说,却是需要用生命去换取的。   最开始泡泉还很小时,他们用身体先堵住泡泉,另一些人去寻找粗沙、碎石等,找到后将其倒入泡泉中,阻止其继续扩大。   可是水流的速度越来越快,泡泉也越来越大,水里混杂着大量泥沙,用身体堵住泡泉的战士们根本看不清水下的情况,水也逐渐淹没他们的身体。   贺德华看用身体和粗沙堵不住,又下令拿棉花来堵,情况紧急根本找不到专门的棉花,战士们就将自己带来的棉被堵上。   棉被太轻,根本下不到水里,他们就将沙袋放在上面,这些操作都需要战士们跳入水中将东西压下去。   一批接着一批战士,就像下饺子一样丝毫不带犹豫地跳下去,有些战士实在太累了想闭眼,就被身边的战友拉起来,提醒不要睡。   尽管这样,效果还是比较小,甚至大堤还破了一个口子,奔腾的江水疯狂地向那个口子涌去,好几个战士还被冲了下去。   贺德华看着揪心不已,下令将连里的卡车拿来堵。大家以为卡车应该能堵住了,可依旧效果甚微。   幸好此时有人发现在下游有一条运煤船,上面有1500吨煤,如果能用这些煤堵口子,应该会有用。   船主听说后,也马上答应将煤和船贡献出来。当煤船终于停在口子上,并且逐渐沉下去,水流变小时,大家纷纷呼出了一口气。   可是这只是暂时的,一个口子堵住了,另外的口子在几天后又出现了,亲自到现场指挥的董万瑞将军下令先建一个铁网挡住缺口,再用粗沙等东西挡水。   这个方案听起来很容易,可是当时水势汹汹,大堤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机器是不敢上去的,只能人上去。   战士们在堤坝上狂奔,顾及不了大堤有坍塌的风险,一批接着一批跳入水中,连长、团长等大大小小的官都跳了下去,连近花甲之年的董万瑞将军也跳了下去。   一道又一道的人墙,抵抗着大自然的惩罚,在岸边围观的群众也想跳下去帮忙,却遭到了阻拦。   “不要跳了,大不了房子和田地我们不要了,你们的生命最要紧啊!”群众向水里的战士们呼喊,可是他们说:人在堤在!   最终老天还是这群官兵打败,缺口和泡泉终于都堵上了,官兵们也累得倒头就睡。   帮助群众清理淤泥、重建家园后,战士们天不亮就起来,打算悄悄地离开,可是百姓们早就等在路边,给他们吃的喝的表示感谢。   战士们坚决不要,百姓们坚决要给,5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4小时,这就是中国最感天动地军民鱼水情。   参考信息:法治平安淅川:98年长江大堤即将溃决数十万人未撤离,连长下令:全连死守30分钟

0 阅读:185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