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一个“乞丐”抱着咸菜坛子蹲在门口,急切的要见

绮南爱历史 2024-12-29 20:53:30

1937年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一个“乞丐”抱着咸菜坛子蹲在门口,急切的要见梅贻琦校长。门卫以为他是疯子,赶忙要将他轰走。这时,校长梅贻琦刚好走出来,乞丐猛地扑上去,拽住梅贻琦的衣袖放声大哭。 原来,这不是乞丐,而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赵忠尧。 坐在梅贻琦的办公室里,赵忠尧终于缓过神。他小心翼翼地将咸菜罐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露出里面一个用铅皮包裹的圆筒。 梅贻琦深吸了一口气,眼前这个圆筒,装着50毫克镭,是清华核物理实验的核心材料。 1931年,赵忠尧留学英国,学成归国时,他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将这50毫克镭送给他。 后,赵忠尧历尽千难万险,将50毫克镭带回了中国。 要知道,镭,可不是普通的化学元素。这种由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既能用于科学研究,也能成为制造核武器的重要原料。 赵忠尧回国后,在清华任职物理学教授。而他带回来的镭,为中国的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联大物理系师生,曾利用这50毫克的镭做了些种子放射性元素实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脚步越来越近,北京笼罩在战火的阴影中。清华实验室里存放着50毫克的镭,岌岌可危。 如果这50毫克镭落入日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赵忠尧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项任务:一定要将镭安全转移! 他与梁思成计划了一场生死行动。他们悄悄返回清华园,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取回镭。 可是,如何将镭从北京送到长沙,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 赵忠尧决定伪装成难民,随大批逃难的百姓一路南下。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将镭装进一个铅筒,再塞进咸菜坛子里,用布条紧紧捆住。 就这样,一个满脸尘土的“难民”,抱着咸菜坛子,踏上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从清华园到长沙,千里之遥,赵忠尧一路步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长沙。 到达长沙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口的赵忠尧,经历了门卫的误解、路人的指指点点,甚至险些被当成疯子。 但他始终咬牙坚持,只为将镭安全交到清华校长梅贻琦手中。 赵忠尧的这次护镭之旅,不仅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也展示了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 这50毫克镭,后来成为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基石之一。 赵忠尧自己也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两弹一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参考信源:那个把50毫克镭放进咸菜罐里的“乞丐”,竟是两弹元勋! 中国青年网 2021-09-02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袁律师

袁律师

5
2024-12-29 21:51

功臣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