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歌手丛飞身患癌症去世,停止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家长打电话来质问:“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么!”
“人不能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丛飞生前常说这句话。的确,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
11年间,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150名残疾人和37名孤儿,总金额超过300万元。
然而,当疾病降临,他突然无力继续资助时,收到的却是冷漠的质问:“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不是说好资助到底吗?”
这些冰冷的声音让人疑惑:他的一片真心换来了什么?
丛飞出生于辽宁盘锦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里有8口人,父亲靠微薄工资养家,孩子们交不上学费是常事。初二那年,因为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丛飞只能辍学回家。
贫困并未打消他的梦想。他酷爱音乐,每天工作之余用心自学,梦想着有朝一日登上舞台。后来,他幸运地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开始接受系统的声乐训练。
毕业后,他来到广州,开始了艰难的打拼。为了省钱,他睡过桥洞、搬过水泥,甚至靠别人剩下的盒饭充饥。一次街头卖唱中,他用歌声打动了一位路人女孩,对方慷慨资助了他600元报名参加歌手比赛。这笔钱改变了丛飞的命运,也让他认识到帮助别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这段经历让丛飞心中埋下了慈善的种子。多年后,他回忆说:“那600块钱对我来说,是希望,也是救赎。如果有能力,我也想成为别人的希望。”
1994年,丛飞在四川成都参加了一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当时,他的出场费是2400元。演出结束后,听说这笔钱能资助20名贫困小学生两年的学费,他毫不犹豫地将钱全部捐出。
那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我的一点点付出,能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他回忆道。这是丛飞的第一笔大额捐助,也成为他长达11年慈善事业的开端。
从此,他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歌手,更是贫困学生眼中的“丛飞爸爸”。
随着演艺事业的上升,丛飞开始频繁参与各类义演,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他资助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得到了持续十几年的帮助。到2005年,丛飞已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总金额超过300万元。
为了多赚些钱,他四处奔波接商演。有时候身体不适,也咬牙坚持。他一边为更多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一边拖着疲惫的身体努力养家。即便如此,他的第一任妻子还是因无法忍受经济拮据的生活,选择离开他,将年仅2岁的女儿留给丛飞。
第二任妻子邢丹则是他的坚强后盾。她辞掉空姐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并支持丛飞的慈善事业。两人婚后育有一女,虽然生活清贫,但他们的感情却无比深厚。
然而,这种平衡在2005年被打破。那一年,丛飞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治疗费高达每日上万元。他不得不停止演出,也无法继续资助那些孩子。
没了资助,许多孩子的家长开始怀疑他的初衷。他们打电话质问丛飞:“你是不是后悔资助了?”“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甚至有人直接指责他是“坑人的大骗子”。
躺在病床上的丛飞面对这样的质疑,心情复杂。他对妻子说:“我把自己送上了天梯,但再也下不来了。”
丛飞的病情迅速恶化。即便如此,他还是心系那些孩子,甚至把社会为他筹集的治病钱寄给了贫困家庭。他说:“我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善良的力量。”
一些受助者的态度让他倍感心寒。有人直言:“你生病了,那什么时候能治好病出来赚钱?”还有受助者因没有得到额外资助,便当众指责丛飞没有兑现承诺。
但也有少数受助者用行动回报了他的爱心。比如湖南的一位残疾青年胡诗词,在丛飞资助下完成学业后,主动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他说:“我想接过丛飞的火炬,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丛飞的经历揭示了慈善的复杂性。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升米恩斗米仇”,意思是人们对长期的帮助容易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一旦帮助中断,便可能产生怨恨情绪。
丛飞的无私奉献不仅让他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受助者形成了依赖心理。当他无力继续时,质疑、指责蜂拥而至,这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2006年4月20日,丛飞因胃癌去世,年仅37岁。他将眼角膜捐献给了一名9岁女孩,完成了最后的善举。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家庭。2011年,邢丹在一次高速公路事故中不幸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静静和睿睿。
静静长大后,继承了父母的爱心精神,成为了一名义工,继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用行动证明,父母的善良没有被辜负。
善良是一种伟大的品质,但善良也需要边界。正如他的妻子邢丹所说:“他不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优点,但也是弱点。” 慈善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唯有如此,善良才能真正长久地传递下去。
突击步枪
资助不懂感恩的人就是让恶发扬光大
马背上的水手
把这些忘恩负义的名字等出来,全社会干他们
用户56xxx87
一群白眼狼
用户10xxx69
所以不要做好事,现在这个社会无理,无德的人太多。
弥勒佛
升米恩斗米仇道理都懂,天道不可违呀明明老天让一些人受苦,你却要逆天为之不罚你罚谁。连带家人都跟着受罚。这就叫修桥补路双瞎眼,缺德做恶儿女多呀!
中华
恶人太多,善人千万分之一,人心本恶,人性本贪。
夜月晨风
这就是滴水恩,斗米仇啊
狂奔的蜗牛
被资助的人明显需要资助,但是,为什么政府不能通过政策进行减免呢?
星羿 回复 12-28 13:44
因为被资助的人,在受到资助后,过得已经比一般人好了。政策再减免,你让那些达不到资助标准的人怎么想?
老头
总结:资助要一次性,连续资助会让受助的产生依赖性。资助额越高,依赖性越大
狮吼虎啸
想要资助他,就必须要考验他,没有原则的资助,只会助长他的恶,不要没有原则对他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