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忘恩负义的俩皇帝,刚帮你打下江山,转身翻脸不认人! 在古代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开

趣史談过去 2024-12-27 15:51:31

最忘恩负义的俩皇帝,刚帮你打下江山,转身翻脸不认人! 在古代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开国功臣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他们的位置往往最危险。功劳越大,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在中国历史上,若论忘恩负义,朱元璋与刘邦两位开国皇帝堪称典范。 朱元璋自幼历经苦难,曾以乞讨、为僧为生,二十五岁时投身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这一决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红巾军势如破竹,攻占应天,击败陈友谅等对手,最终,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于洪武元年(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的建立并非朱元璋一人的功劳。文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智囊,为朱元璋运筹帷幄,武有徐达、常遇春等勇将,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册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以示对这些功臣的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皇权的渴望和极度多疑的性格驱使他开始清除那些潜在的威胁。在他看来,为了老朱家的江山永固,必须消除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因素。 而这些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在朝廷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一旦心生反意,后果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不仅要考虑自己这一代,还要为子孙后代的江山稳固着想。因此,他决定将这些功臣一一铲除。 于是,朱元璋发动了一场场惨烈的清洗行动。他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等事件,大肆屠杀功臣。在这场清洗中,无数功臣被株连九族,连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也不例外。虽然老朱家的江山稳固了,但朱元璋也因此成为了孤家寡人。 刘邦与韩信的故事同样令人唏嘘。韩信早年出身贫寒,曾饱受欺凌。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投奔项梁、项羽,却始终未得到重用。直到遇见刘邦,他的命运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韩信为刘邦献“汉中对”,助其平定三秦,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当韩信成为刘邦的最大功臣时,也成为了他的最大威胁。 刘邦对韩信的才能和功劳心知肚明,但同时也对他的野心和可能的反叛感到担忧。因此,他开始慢慢剥夺韩信的兵权,将他从齐国移封到楚国,再降封为淮阴侯,最后更是将他软禁在长安。韩信虽然一开始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当他发现自己被软禁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刘邦这是要卸磨杀驴。 韩信开始心生不满,对刘邦的态度也变得抵触。他整天在长安城里闲逛,不去上朝,也不和同僚们来往。这让刘邦更加担心他会造反,于是暗中派人监视他。 终于,在刘邦出征讨伐陈豨的时候,吕后以韩信谋反的名义将他抓了起来。韩信知道自己这回是凶多吉少了,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见到刘邦解释清楚。可惜,他等来的不是刘邦的宽恕,而是吕后那把冰冷的竹剑。虽然韩信是被吕后所杀,但背后真正的决策者却是刘邦。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在朱元璋和刘邦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开国功臣来说,他们的命运往往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但在皇权面前,个人的功劳和忠诚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0 阅读:33
趣史談过去

趣史談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