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妈说太平天国的根本没有什么统一的服饰,完全就是各自随便穿,甚至有士兵抢夺戏

西门大妈啊 2024-12-27 15:23:06

之前大妈说太平天国的根本没有什么统一的服饰,完全就是各自随便穿,甚至有士兵抢夺戏服当成正装,因为戏服可能看起来光鲜亮丽吧。听起来很离谱是吧?但是更离谱的是:

他所反对的大清,比他强点...也有限...

女真人在关外的时候,也和太平天国一样,饭都吃不上谁还顾得上服制啥的,有的穿就不错了,别说臣民,爱新觉罗家也是逮啥穿啥。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模仿明代官员的官服,在衣服的前后面各缝上一块“补子”,绣上不同的飞禽走兽用来区别官员的品级,有点类似今天的军衔?一看这个人就知道什么等级。

后来皇太极建大清后,觉得太乱了,我得有个统一的制服!这样才能诱惑...不对,才能凝聚!但是皇太极又不是美术生,也不会设计,他就交给了另一个人去办。这人是谁呢?大家很熟悉,就是孝庄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

皇太极作为甲方爸爸,对苏麻喇姑提出了要求:

新朝服饰,必须保留八旗的骑射特色,而且要从款式、颜色、纹饰等多方面强化识别身份、品级的功能

苏麻喇姑接到这个大活之后,就和无数天临元年之前的本科生做毕业设计一样,就一个想法:

我得看(chao)看(chao)别人的~~

好在那时候皇太极不查重,于是精通女红的苏麻喇姑一顿缝合,把自己能找到的女真、蒙古、汉族以及各种少数民族和民间的衣服,一顿重组拼接,就搞成了后来的满族“传统服饰”

是的,直到这时候,满族“传统服饰”才被发明出来。当然了其中一些设计元素,是长久一来一直存在的,比如最有特色的“马蹄袖”。

马蹄袖我们在清宫剧看得很多,一般行礼的时候要拍打两下手背,就是把袖子放下来,然后行礼,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今天西方脱帽差不多。《清稗类抄》中对其叙述为:“马蹄袖者,开衩袍之袖也。因形如马蹄,故名。男子及八旗之妇女皆有之。致敬礼时,必放下。”

这种窄袖由于可以翻下来,袖覆盖在手背上,在北方非常实用,相当于连在衣服上的半个手套。至今北方农村依然会有人在冬天劳作的时候,在衣袖口接一圈皮毛的“袖头”,以保护手背不受寒。这种袖子在戏曲中依然能看到,被称为“箭袖”,顾名思义是骑马射箭的时候采用,一般穿着这类服装的,都是武将或者士兵。

然而我们看清代服装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虽然也挺华丽漂亮,但是似乎比例很失调,好像过于繁复琐碎,看起来有些堆砌感,很不舒服。原因就是,这些衣服帽子摸都是苏麻喇姑“手制”。《清史稿·卷一百零三》就有记载: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

时间紧任务重,凑合下得了。

而清代服装不好看或者是比例不太和谐这个事情,早在清代就有不怕死的提出来的。比如著名大黑粉曾静就曾经说“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认为还是大明衣冠好看。而雍正亲自下场和黑粉对线,写下了著名的“大义迷觉录”。

在这本著名的黑料全集中,雍正没反驳曾静关于“衣服丑”的论点,众所周知,雍正是汉服甚至西服爱好者,嫔妃们也经常穿着汉族服饰cosplay,审美情趣一望而知。他主要说的是:

衣服这玩意,是适应当地发展的,我们满人就这么个情况,跟你们汉人穿的一样不是很正常吗!你说我们的衣服像动物,你们汉人衣服上就没动物了?再说了,穿啥样我满人也得了天下了!你BB个啥!

再说直白点就是:我也知道丑,但这不是重点!

所以吧,世界真的就是个大型的草台班子…

0 阅读:18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