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 俄乌局势新进展 乌军总参谋部宣称,在上周,乌克兰武装部队总计消灭12580名俄军,创造了开战以来的新纪录。我们无法确认该数据的真实性,不过,如果该数据为真的话,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苏联军队在阿富汗作战9年,官方数字也不过是仅损失了约15000人。
俄军在上周损失了12580人,这个倒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事实上,俄军近期的损失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乌军总参谋部提供的数据,俄军近期每天的损失最少也超过了1000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俄军在缺乏足够炮火和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强行进攻外,很可能还与现在的冬季环境有关,在过去两年里,每到冬季,俄军的损失都会骤然上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乌军60%的伤员能够重返战场,现在,85%的俄军伤员很难活下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乌军拥有更好的个人防护装备,西方提供的防弹衣和头盔质量很好,而俄军的同类个人防护装备实际性能则和宣传指标有很大差距,就像俄制武器一样;此外,西方提供的重武器,包括坦克和步兵战车,在被击中后乘载员的生还率也要比俄系同类装备高得多,即便是俄罗斯军事博主也赞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十分强悍。
其次,西方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野战救护装备和医疗用品,包括装甲救护车和野战救护器材、药物等,其质量要大幅强过俄军配发的个人救护用品,这种情况早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就已出现,当时,驻阿苏军的个人医疗用品甚至很多是过期库存,没有任何效果,而基本全是文盲的阿富汗游击队员却随身携带西德等国制造的野战救护用品,不管是有效性还是方便性,都超过苏联产品,以至于苏军在战斗中会尽可能缴获这些西方制造的野战救护包。
第三,乌军目前主要处于防守状态,即便是受伤,也能很快获得同伴帮助,甚至能在几秒内完成止血,乌军在训练时就着重强调野战救护,而医护兵能够在几分钟用担架后送伤员,野战医院距离前线很近,如果情况严重还能够继续后送,包括送往德国等国进行治疗。
相比之下,俄军就不一样了,很多战场视频显示俄军对受伤战友不闻不问,甚至会对受伤的战友补枪,而即便俄军医护兵要撤回伤员,也要等到晚上,乌军无人机在白天太多,晚上相对较少,而在目前的气温下,受伤俄军能否撑到晚上医护兵到达很难说,生存率或许不到15%。
分析人士的话是否有道理,读者们其实只要实事求是地思考一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