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和鸡娃1

宜然说房产 2024-12-23 18:40:04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教育扩张,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扩张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但是这并不是指所有人都获得了教育。很多传统观念中长期存在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最近几年,社会分层与教育关系的话题越来越多,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学区房和鸡娃。 布尔迪厄提出过一个理论,叫文化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可以被分为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集中体现了布尔迪厄的理论特点: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从上述理论出发,他认为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家庭教育的继承、学校教育的获取以及未来社会资本的获得。在个体获得教育的阶段,受个体自身年龄及社会关系网络等的限制,社会分层主要通过父母的不同社会地位来对子女产生代际影响。 从家庭教育继承的角度来看,各个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因此,不同家庭的子女从家庭中所继承和积累的资本也是有差异的,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习性。从小生活在中产阶层和生活在底层的儿童相比较,中产阶层儿童从家庭获得的文化资本远远高于底层儿童。这两种阶层的教育方式称作中产阶层的“协作培养”和贫困家庭的“自然成长”。协作培养型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后会帮他报各种辅导班或者陪同孩子一起学习。自然生长型的家长则苦于生活压力无法照料陪同孩子,孩子在放学后只能自娱自乐。但廉价的快乐终将付出代价,久而久之两种类型孩子的未来发展已经拉开了很长的距离。同时,这种原始资本的差异性是造成教育起点上不平等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由国家统一协调安排,但是义务教育阶段依然存在着教育差距:中产家庭孩子可以接受一对一辅导,而底层孩子只能求助父母甚至自学。从高等教育开始,教育机会明显更受社会分层状况的影响,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途径。虽然提倡的素质教育虽然使教育不再只注重成绩,却又转而拼学生的课外活动、拼课外学习、拼家庭购买力。素质是有钱人的技能,是贵族的技艺。生活在北上广深这样一线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物质的优越,地位的高人一等,职权的高不可攀,使得一些孩子一出生,就出生在了普通人奋斗的天花板上。 未完待续,接下篇

0 阅读:5
宜然说房产

宜然说房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