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什么刚当了43天就辞职? 总统的宝座是很有吸引力

长江有大中 2024-12-23 16:44:48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为什么刚当了43天就辞职? 总统的宝座是很有吸引力的。为了它, 李世民杀了亲兄弟, 武则天杀了亲儿子, 朱棣杀了亲侄子,慈禧杀了亲外甥。虽然那时叫皇帝,不叫总统, 但本质是一样的。 但也有例外, 那就是被尊为我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 在1912年2月13日, 刚当了43天的中华民国大总统, 就把总统宝座让给了对手袁世凯。这是为什么呢? 是高风亮节, 还是迫于无奈? 对于这件事, 一般都是说: 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不忍让人民遭受战火涂炭, 选择让位。 北洋军阀袁世凯, 凭借军事实力,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时的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即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 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没有钱。他所聘任的财政部长张謇,给他算了一笔账, 说要维持民国政府的正常运转,最低也得有1.2亿元。当时别说1.2亿元,就连所计划的3000万关税和1000万盐税也收不上来。 北方各省都在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控制下, 自然不会给南京政府缴款。就是受革命党控制和影响的南方几个省, 也是没有什么税款上缴, 并且还经常去要钱。 据说, 安徽都督孙毓筠派专使到南京要钱, 孙中山大笔一挥, 批了20万元。专使拿着批条到财政部领款, 得到的答复是: 库存只有10块大洋了。 在中华民国成立前, 同盟会骨干和南方各省都督之所以推选孙中山为大总统, 除了尊崇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长期的革命活动外,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 那就是想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声望, 得到列强的承认与财政上的援助。 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家旅馆里, 看当天的报纸, 得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后,就要求会晤美国国务卿, 人家不搭理。没法又去英、法等国筹款, 历时两个多月无果。两手空空, 于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 在其还没到达前, 国内舆论界就传言: 孙中山这次回来, 带回来了好多钱, 甚至还有外国援助的军舰。他刚下轮船,《大陆报》记者就采访他, 他说:“我不名一钱, 所带回者,只有革命之精神耳!” 就职后, 他先是发军用钞票100万, 但由于政府刚成立, 信用不够, 很快就失败了。又发公债1亿元,结果卖出去不到500万。 无奈之下,又想与虎谋皮, 与日本借款, 甚至想出让我国汉冶萍公司股权来贷款, 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 张謇并因此辞职。 而各方面几乎每天都有人向其要钱,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想,孙中山当时作难到什么程度! 常言道: 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就连马克思都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二是没有兵。参加辛亥革命的新军, 都是袁世凯于1895年开始, 在天津的小站训练新军时打下的班底。孙中山一直在国外, 在华侨、留学生及国内上层先进分子中, 开展革命活动。 没有在社会下层的广大工农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 更没有组织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作为总统,没有一支指挥得动的军队,对内不能镇压叛乱, 对外不能防御侵略, 其政权是岌岌可危的。无军则无权,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三是国际上不承认。他宣誓就职的第四天, 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表了《宣告各友邦书》, 希望各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一个多月过去了,世界各国都没有反应。他认为关系较好的美国、日本, 都明确表示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英、法、俄等国则不表态。 这些西方列强们想承认谁呢? 当时美国的《纽约时报》社论, 表露了他们的心迹,“只有袁世凯, 才是唯一能将和平与秩序给予中国的人”。 四是内部涣散。面对严峻的局面, 同盟会骨干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开始筹划成立新政党。二把手黄兴则给孙中山最信任的助手汪精卫发电:“项城(即袁世凯)雄才英略, 顾全大局, 素负众望, 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 断推举项城无疑。”汪精卫于是就对孙中山说:“先生岂欲做洪秀全第二, 据南京称帝以自娱, 违背驱除鞑虏之誓言乎!”这话令孙中山勃然变色, 从而决定辞职。 由此就明白, 孙中山为什么要组织进行推翻袁世凯政权的“二次革命”和“三次革命”, 为什么要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为什么要重新组建国民党, 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了。 正是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中, 他才派代表经过几次协商, 在对方同意“迫使清帝退位; 遵守《临时约法》; 赴南京就职”三项原则下。 在1912年2月12日, 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后, 第二天就宣布辞职, 并推荐袁世凯继任。 袁世凯是个实用主义者, 只讲利益, 从来就不讲什么道德和信义。 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他当上总统, 就宣布北京为首都, 并废除了《临时约法》, 三年后, 民国政府也被其解散, 直接当皇帝了。

0 阅读:1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