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时,却嫌8块一包太贵,结果被售货店老板嫌弃,可他转身却毫不犹豫捐出8208万,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王泽霖,这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14岁就参军入伍,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或许正是亲眼目睹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他深刻意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养成了他一辈子勤俭节约的习惯,1963年王泽霖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兽医专业。 毕业后,他先是在基层担任兽医,后来又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他被调到河南农业大学任教,从此,他便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畜牧兽医事业。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发展养禽业是摆脱贫困的希望,但养鸡往往是“一病就败”,鸡瘟等禽流感可以在村镇间迅速蔓延,一旦暴发,满鸡圈的鸡往往在一夜之间全部毙命,让农户们损失惨重、倾家荡产。 当时虽然有疫苗,但都是昂贵的进口货,普通农民根本负担不起,看到村民们哭天抢地的惨状,王泽霖心如刀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价廉质优的国产禽流感疫苗,让养鸡户们不再担惊受怕。 然而科研的路充满坎坷,当时学校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实验仪器设备、科研经费都严重匮乏,工资微薄的王泽霖甚至自掏腰包购买实验用品,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打消他的热情和干劲, 白天他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下班后和周末,他的身影总出现在养殖基地和农户家中,亲自给病死的鸡鸭剖检,采集样本,分析病情,直至深夜。 就这样,王泽霖与他的团队废寝忘食地工作,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支鸡新城疫热灭活疫苗,这一疫苗的诞生,不仅让养殖户们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也为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王泽霖是位科研狂人,他常说“科研成果就应该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防控领域攻坚克难,每年都推出新的疫苗产品,多个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养殖业生产一线,如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创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如此卓越的科研成就,为王泽霖教授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和奖励,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奖金和科研报酬,王泽霖分文未留,而是悉数捐给了学校和科研事业。 1997年,月工资仅几百元的他,就花了1.6万元为学生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当他的科研成果首次转化获得400万元时,他将全部款项捐资为学校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实验大楼,由他资助的贫困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这样一位毫不吝惜把大笔金钱投入教学科研事业的科学家,私下里的生活却异常俭朴,多年来,王泽霖一家住着学校家属区简陋的房子,从不奢求换大房子。 2019年底,王泽霖教授个人科研成果转化的累计收入,已高达8208万元,令人惊愕的是,这位“省吃俭用”到买包8元方便面都要斟酌的老人,竟然将全部8208万元一次性捐出,成立了“王泽霖教育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学校的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消息传出,无数人为之震撼和感动。 事实上,王泽霖的“知足”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多年来,面对各种诱人的赚钱机会,他从不为所动,一家疫苗公司曾开出年薪千万的“天价”聘请他任顾问,被他断然拒绝。 “企业付给我这么多钱,无非是想借助我的名气和影响力牟利,我做不来,"他坦言,面对金钱,王泽霖始终保持着一个科学家的操守和本色。 王泽霖的大爱,不仅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也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作为一名备受尊敬的教授,他却从不端着架子,对学生如春风化雨般和蔼可亲,他常说:越是穷苦的孩子,越需要关爱,他们不该因为贫穷,就与优质教育无缘。为了帮助寒门学子,他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被资助的学生中,许多人如今已成长为禽病防控领域的中坚力量。 王泽霖的大爱,也赢得了无数人的爱戴,80岁生日时,他的学生们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会,会场上,学生们纷纷为老师送上最朴实而真挚的祝福,王泽霖热泪盈眶:“能和大家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泽霖仍然活跃在科研和公益第一线,他常说:“只要还能动,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做一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事,"这位头发花白、皱纹密布的老人,脸上洋溢着最纯粹、最温暖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王泽霖的人生,如同一包平凡无奇的方便面,简单、朴素,却饱含着滋养人心的营养,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在金钱至上的时代,王泽霖以他的大爱人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信源:百度百科:王泽霖
“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时,
宋看社会
2024-12-23 12:26:41
0
阅读:92
瓜落吃多少
太贵的意思不是我没有,而是你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