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奇景,即:北方望风而降,但南方却拼

长江有大中 2024-12-22 21:26:35

1644年, 清军入关之后, 却出现了一个奇景,即: 北方望风而降, 但南方却拼死抵抗! 同样是中国人, 为何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这样叙述是不准确的! 大家都知道, 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几乎是望风而降, 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 直到1645年, 清军南下时, 遇到史可法镇守的扬州, 才第一次受到较大的阻击。 随后, 清军在扬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 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二日吴三桂将清军引入山海关。 随后, 清军在南下的过程中, 遇到了无数的抵抗。 关于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屠杀, 比如江阴八十一日, 嘉定三屠, 昆山之屠, 常熟之屠, 嘉兴之屠, 广州之屠等,充分说明了南方的抵抗强烈! 显然, 从这些对比之中, 可以看到南北方对待清军的不同态度。那么, 为何北方多投降,南方多抵抗呢? 关于这一点, 历史上有很多猜测, 多尔衮的收买政策(给予率先投降的地主高官厚爵),为崇祯报仇的宣传口号, 北方民族融合的传统更悠久等。 但这些解释总给人感觉不靠谱, 原因很简单:清军在南方也这么做过, 但很多南方士人却并不理会清军, 依然拼死反抗! 因此, 南北方面对清军的态度, 显然另有原因! 第一, 李自成让北方破产。1629年, 李自成开始造反, 一直到1644年攻下北京, 李自成说是在起义, 但却带来两大后果, (1)破坏了北方生产, (2)让地主阶层恨之入骨, 超过对清军的恨。最典型的是李自成在北京, 压榨了无数官员的财富。当时, 任何一个势力,只要比李自成稍好, 北方地主阶层都会投靠其, 清军命好! 第二, 北方太穷南方太富。关于这一点, 专家们很少谈及。其实,清军之所以在南方屠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方富有。当时, 跟随清军一起南下的, 还有一帮晋商。一旦屠城,除了各种物品之外, 还有妇人可以买卖。最典型的是郑芝龙, 他已投降, 但清军却依然洗劫一通,甚至将郑成功母亲给强暴了。 第三,清军究竟几次入关? 谈起清军入关, 仿佛只有1644年这一次。其实,清军一共有五次入关! 那么,前四次为何影视中不提呢? 原因很简单:太血腥, 因为清军入关是执行三光的, 提了岂不破坏清朝形象? 有专家统计,前四次入关,北方直接死伤至少千万人! 所以, 北方人害怕满清屠城, 而且是被抢光了的穷人! 看到这里, 大家应该知道了, 清军不是没有在北方屠城, 而是在1644年之前, 已经屠杀过了, 最典型的比如济南之屠, 高阳之屠(孙承宗家100多口被杀)等。所以,在多尔衮看来,经过前四次入关的“教训”, 北方基本已经不会抵抗了。但南方没有感受到清军的“威严”, 所以到了南方就肆意屠杀, 就犹如前四次入关一样! 综上所述, 可以看到一点, 即: 不是北方望风投降,南风却拼死抵抗,而是南北方都一样,都曾有硬骨头, 都曾有拼死抵抗。 只是, 历史故意忽略了清军前四次入关, 所以大家谈到清军入关, 就只想起最后一次入关时的南北方差异。

0 阅读:423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4
2024-12-23 04:39

清军在北方屠城记载不祥。只有清军入关后掠劫财物人口记载。

新的开始 回复 12-23 23:25
济南,临清,济南空了,临清的尸体把运河都堵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3
2024-12-23 21:40

整个中原加河北也就200万人

曲金烨

曲金烨

2
2024-12-29 19:37

一共是六次入关!前五次都是走的宣府等地,需要绕道蒙古,太远!第六次本来也是要这么走,大军已经在路上了,突然接到吴三桂的求援信,马上改道山海关,一举定鼎中原!也就是说无论吴三桂是否降清,清军都要入关!只是第六次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降,清军是像前五次一样劫掠一番后退回东北,还是留在北方争夺天下,就不好说了!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