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天然植物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机械

爱洛姆佳佳 2024-12-20 16:03:12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天然植物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机械法、氧化法)和水解法。 研究表明,基于原料类型和纤维素解纤方法的差异,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构特征以及纳米纤维的长度与宽度比例都存在变化。 1)机械法 利用大功率高速高压均质设备的往复液力剪切、摩擦、离心挤压、液流碰撞 等作用,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反复的撕裂、破碎、剥离,从而剥离出具有纳米尺寸范围的纤维素纤丝。由于无需化学试剂,通过机械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纤丝 (cellulose nanofibrils,CNFs)环境污染最小,也更为环保,更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机械法得到的CNFs粒径分布较宽。 在化学机械法中,纤维首先经过特定的化学预处理,预处理阶段的化学降解有助于纤维的微细化,被广泛用于纳米纤维素机械加工前,以降低能源消耗。 2)TEMPO 氧化法 2, 2, 6, 6-四甲基吡啶氧自由基(TEMPO)作为一类亚硝酰自由基,具有选择性氧化糖类物质伯羟基的能力。利用TEMPO的这一特性,可对纤维素C6位 上的伯羟基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COO-,使纤丝表面带有负电荷,纤丝之间产 生电排斥力,从而降低纤丝间的氢键作用力。再通过高压均质处理或高强度超 声破碎处理,即可得到直径3~5nm的CNFs水悬浮液。 TEMPO氧化 法制备CNFs,由于在C6位上引入羧基,使得CNFs的化学活性进一步增强,为下一步功能改性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3)水解法 利用无机酸(如硫酸)水解植物纤维,破坏其分层结构,去除纤维素的无定 形部分,得到高强度的结晶部分,即纳米纤维素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s)。通过酸水解除去纤维素中的无定形区,能够得到晶须状或者球状的纳米 纤维素晶体。 CNCs晶体长度为10nm~1μm,而横截面尺寸只有5~20nm,长径比为1~1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150~170㎡·g)和杨氏模量(130~150 GPa),使其能够在聚合物中形成充足的接触面积,发挥出较大的增强作用。 除了单纯的无机酸水解方法之外,利用微波、超声波等辅助酸水解制备 CNCs 有很多益处,这些外部辅助手段能够引起纤维素纤维表面的侵蚀、破裂和细纤维化等变化,有利于无机酸更好地渗透到纤维内部,增加了酸分子与纤维的反应点,进而提高酸解效率。 4)其他制备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策略日益丰富多样。一种新颖的工艺是 通过TBAA/DMAc 混合溶液与乙酸酐协同作用,对阔叶木浆进行处理,实现了高效的一锅法生产疏水性的CNC。 这种CNC不但展现出卓越的热稳定性,而且与PLA的兼容性优良。另一项创新是利用APS技术,一步氧化竹粉,成功制造出球形CNC,其直径为20~50nm,且耐高温,其最大分解点可达约328℃。相 较于传统的硫酸水解法,利用亚临界水的特性,如高度离子化、活性和高扩散性能,实现对微晶纤维素的高效水解,从而制得直径约55nm,长度达242nm的 CNC,这种方法的成本节省显著,较硫酸法降低幅度高达77倍。 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环境友好型材料,纳米纤维素具有强度高、热膨胀 系数低等独特优点。 尽管如此,纳米纤维素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纳米纤维素的高效分离技术、控制生产成本与提高产率问题、非水介质中均匀分散问题、与非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较差问题等。纳米纤维素表面具有较多的活性羟基,这对其进行包括酯化、醚化、氧化、硅烷化和聚合物接枝反应等在内的化学改性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选择不同的改性基团或功能基团的修饰作用,不但可以赋予纳米纤维素新的功能特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纳米纤维素之间的氢键作用及团聚趋势,提供了其在非水介质中和与非极性聚合物的分散性。 爆料

0 阅读:0
爱洛姆佳佳

爱洛姆佳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