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因此,湖南大学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
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周式因其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名誉天下。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朝廷召见周式,请他留在京城讲学为官,但周式一心只想归山执教。宋真宗对其兴学之举颇为嘉许,便赐他一批藏书和一块“岳麓书院”牌匾,自此岳麓书院名闻天下。
岳麓书院不仅是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其“道南正脉”匾为乾隆御赐,象征着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书院内建有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古代书院文化的窗口。
岳麓书院的建筑群包括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址,也是湖南大学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学和研究工作,现有历史学、哲学等本科专业,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硕士授权点。如今的岳麓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博士、硕士生的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